4月10日起,内蒙古呼伦贝尔草畜平衡区近1亿亩草原将实行为期45天的春季牧草返青期休牧。休牧期间,相关旗(市、区)政府根据《呼伦贝尔市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牧民圈养牲畜每亩按0.73元的标准为牧民发放补助,通过“带薪休假”的方式让草原休养生息。
4月的草原,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牧草开始陆续萌芽返青。此时的牧草最为脆弱,极易遭受到啃食、踩踏等因素的破坏。实行季节性休牧措施能有效保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增加草原植被盖度,促进牧草返青,提高天然草原草产量。
在休牧开始前,陈巴尔虎旗乌珠尔嘎查的牧民们免费领到了嘎查集体储备的饲草。“有了政府发的补贴和嘎查发下来的牧草,即使在休牧期我们的牲畜也能吃饱了,等休牧期一过,牧草长得高高的,一整年都够吃了。”乌珠尔嘎查牧民希仁齐木格满眼喜悦地说道。
除了草畜平衡区,呼伦贝尔市还有近1000万亩草原处于禁牧区,禁牧区内严禁放牧利用。禁牧期间,为保障牧民生活,呼伦贝尔市严格落实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禁牧区补助标准为每年每亩14.4元,草畜平衡区补助标准为每年每亩4.8元。
全面落实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制度,是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呼伦贝尔草原生态持续好转,生态保护修复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2023年,呼伦贝尔天然草原草产量1850万吨,草原生产力每亩123.98公斤,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76.24%,草群高度35.19厘米,连续3年位列全区第一。
为进一步推动草原牧区生态、生产、生活共赢发展,解决好草原过牧问题,今年,呼伦贝尔市印发了《解决草原过牧问题实施方案》,从舍饲棚圈建设、增强饲草储备运输、提升牧草产量、打响呼伦贝尔草原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多方面入手,在保护草原生态的同时保障牧民生活质量,统筹草原牧区保护与发展,促进草原休养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