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8版:版名:百姓茶坊 日期:20240413
蚕豆宴 小谚语大道理 “与苏东坡为邻”的云村实验 《美丽乡村》(农民画) 春风为万物命名 母亲的书 梨花又开放
  008版:百姓茶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蚕豆宴
· 小谚语大道理
· “与苏东坡为邻”的云村实验
· 《美丽乡村》(农民画)
· 春风为万物命名
· 母亲的书
· 梨花又开放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04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与苏东坡为邻”的云村实验

刘楠

  “东坡先生,我来到了你的墓地前。我是你的老乡,来自四川眉山。我的家住在短松岗下,出于对三苏的敬仰与崇拜,自觉肩负起守护墓地的重担。我每天都在许愿:总有一天,我要到河南郏县三苏园你的墓地前向你祀拜。”

  2024年清明节前,四川眉山东坡区永光村村民陶宗勤,这位守护苏洵墓园40年的七旬老人,终于实现了愿望。他捧上眉山老翁泉清澈的泉水和散发着故乡气息的泥土,洒在苏坟寺村苏轼坟冢前,朗读他反复写了五遍的信。

  认识陶宗勤老人,是2023年去眉山与守护苏洵墓的永光村“联盟”时。他骑着电动三轮车,迎接我这位河南来的“苏坟寺村云村长”,送上厚厚的自费印刷书稿《苏氏墓地史话》。这位白天种田,晚上读书,研究碑文生僻信息的农民,数十年如一日为墓地清除尘垢。我惊叹,他守护苏洵墓的虔诚,与守护苏轼墓的苏坟寺村民,是异曲同工的共振。

  而这些名人古墓所在的村庄,相似的还有窘境。地理位置偏僻、游客寥寥,不为人知。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2022年,我带着学生团队到苏坟寺村东坡小学开公益课堂,被家乡村庄的荒凉所刺痛。作为中国传统古村落,苏坟寺村资金链断裂后一度陷入经营困境,三苏园4A景区也入不敷出。

  2022年8月24日,东坡逝世纪念日,“守护苏东坡云村”行动在郏县苏轼墓园前正式启动。此后,乡村元宇宙、东坡土味春晚、东坡主题乡村图书馆、云村志共创、守护圣贤村联盟等活动,相继亮相。苏轼后人、苏轼研究机构人员等各地东坡粉,成为云村民。一场与苏东坡有关的乡村造梦记,裹挟着爱与痛、希望与困顿,探索圣贤古墓守护村文旅融合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文化突围。

  

  村民守护名人墓,游客却导流不到村里

  跨越千里,从四川眉山启程赴河南郏县,晚上,陶宗勤老人住在苏坟寺村村民胡晓娜老师家。这里是“夜宿苏坟”的圣地,窗外200米就是苏轼墓冢,可以像很多古人一样,来拜谒东坡,对床夜雨。

  公元1101年,苏轼在常州仙逝前,致信在河南的苏辙,“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1102年,苏轼灵柩从常州舣舟亭出发,由三个儿子护送,过淮水,入汴水,沿许洛古道,移往郏城。闰六月,苏东坡与夫人王闰之上瑞里(今郏县茨芭镇苏坟寺村)入土合葬。

  和守墓人陶宗勤写书一样,胡晓娜老师业余时间把三苏园景点和东坡民间故事整理成小册子,供游客参考。她的爷爷王发志就是当年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元代三苏彩塑泥像免于被毁的东坡小学首任校长。

  村民胡晓娜家西南侧,一座石榴树、杏树高高地挺出院墙的灰瓦房里,村民王正瑞为了整理村庄东坡民间故事传奇,出资3万元出版《三苏坟类文艺编》,后因积劳成疾离世。

  “一把血汗,洒向人间”,王正瑞的塑料皮日记本,蓝色钢笔字迹已然褪色,这几个字却力透纸背。儿子王国伟回忆,生前,父亲夏天穿着背心,光着脚,冬天裹着大棉被,抱着大号白瓷缸,在堂屋伏案写作。

  “印了3000册,书大多是送人,几乎没有卖出去”,王国伟领我到侧屋,掀开遮光布,靠墙的书垛,一捆捆绿色的书皮露出来。“这还有一千多册,很多都被老鼠啃了。”

  在苏坟寺村,很多人像王正瑞一样,把苏东坡当神明一样,用自己的方式虔诚礼敬。石匠王中领喜欢做东坡神像,105岁老人马贯每天给苏东坡烧香。每月初一、十五,村民们习惯墓前祭扫。大年三十,全村出动到东坡墓前拜年。

  神道、碑林、苍柏、寺庙、脊坡式瓦房,923年来,苏坟寺村村民代代虔诚守护苏轼墓。位于村中心的4A景区三苏园,占地14万平方米,有广庆寺、东坡碑林以及“苏坟夜雨”等景观,却游客稀少,空空荡荡,看不到茶室,没有文化体验项目,只有少量卖饮料食品的小摊位。

  “我们守着这么好的文化资源,守着金饭碗没饭吃,对不起苏东坡。”村书记王留勋曾在全国乡村振兴村长班上哽咽落泪。苏坟寺村作为中国传统古村落,经济落后,村民大都在苏州等地打工。王留勋儿时在东坡小学上学,转业前是在广东的空军后勤部,2021年被村民们选举为村书记。

  不少村民感慨:“村民利益和三苏园景区割裂,景区大,走完要一个小时,只有一个大门,不开挨着村庄的西门,游客也导流不到村里。”三苏园归郏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管理,租用的是村民数百亩的地,却甚少为乡村带来福利。

  当地文保所魏如江所长呼吁开西门。他说,十年前,三苏园靠村的西门曾开放多年,游客方便到村里,村民卖农产品也有收入。后来关门说是“风水”问题。

  在村里开书画院的韩小保,想在三苏园景区租房,却被高额的租金拦下。“景区空闲那么多房子,为什么不能优惠村民经营文化项目呢?”他不解。

  

  从东坡春晚到云村图书馆,文化自信被激活

  “守护苏东坡云村”行动,是封闭的苏坟寺村“破墙”的文化实验,首要任务是激发村民的文化自信。

  驻村干部李自创,是“守护苏东坡云村”的乡村新闻播报官。2022年初,他来到苏坟寺村,走访村民,迷上了村庄文化挖掘工作,搜集民间故事,汇成小册子《三苏园和苏坟寺村的那些人和事》。

  李自创在三苏园的广庆寺,发现竹林藏着四米长的红石马槽。他考证这个文物,不仅在古代供寺里和尚饲养的牲畜用,还要给拜谒东坡客人的马匹坐骑使用,是古人拜三苏墓的印记。

  李自创搜集的故事,发布在400多人的守护苏东坡云村民群。这里有中国苏轼研究会的领导、各省东坡轨迹地文化干部、各地苏氏宗亲会长、高校学者、东坡粉丝等。李自创还买了可以拍摄高清视频的智能手机,记录村庄故事。

  “东坡是个精神符号,智慧的村民守护东坡。我是个寻宝者,东坡是我心灵的守护神。”李自创在守护苏东坡图书馆召开的云村志会议上深情地说。

  更多村民加入文化表达的队伍中。2023年正月,经十天筹备,由草根导演,村民出演,本地大学生做主持人,苏东坡主题土味春晚成功举办,央视频还做了直播。土味春晚,本色讲述村庄与苏东坡的千古情缘故事。当地网红麦田与“苏东坡”隔空对话,问大文豪为何归宿河南偏僻小村?

  舞台上乡村新闻播报官李自创扮演苏东坡,古装演绎东坡与王闰之的爱情,呼吁为合葬妻子立碑。李自创发掘的故事《红石马槽引发的守护》,改编成情景剧。

  男演员换了三次,有的农民没演过戏,害羞退缩。参演的胡晓娜老师动员:“刘楠老师带大学生帮咱排练,咱村自己的故事为啥不好好演”,稳定了军心。

  很多云村民参与到苏坟寺村的文化活动中。云村民郏县人姚朔编剧的苏东坡音乐诗剧《人生的盛宴》,讲述东坡葬郏故事,在全国巡演。

  东坡乡村春晚、乡村寿苏会上,常州苏东坡纪念馆副馆长,苏轼第三十代后裔苏东等各地云村民,送上祝福和礼物。苏东到三苏坟祖先墓前,用东坡家乡四川话朗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常州、郏县由东坡一线牵,常州是东坡病逝地,郏县是埋葬地,都是东坡的第二故乡,像亲人一样,要多多联动。”苏东感慨。

  以苏东坡为心灵纽带,云村民成为苏坟寺村的“云守护”力量,村民们也从不解、好奇,到与云村民情感互动,线上交流。2023年4月,全球第一个苏东坡主题的乡村公益图书馆在苏坟寺村成立,以苏轼宗亲为代表的云村民接力捐助三苏特色书籍。河北苏氏联谊会寄来了苏氏大家谱。苏东不但寄来了上百本《苏东坡常州读本》等书籍,还带着常州的7位书画家,来到苏坟寺村,住在离祖先墓200米的村民胡晓娜老师家。

  在云村民的帮助下,已故村民王正瑞滞销的《三苏坟类文艺编》一书大部分卖出。老宅角落里被老鼠啃噬过的旧书,历经20年终于被世人知晓。

  王正瑞的儿子寄书,最多一天寄出了6次,有苏轼后人一买就是100本。卖书的消息在村庄扩散,也像是一种文化信号。很快,我看到,有村民开始在三苏园售票处代卖《三苏坟类文艺编》一书。

  村民隐约意识到,民间守护东坡墓的传说故事,自有沉甸甸的文化价值,被外界瞩目。那些有关东坡“神杖救人”“打铁匠噩梦”等传说,核心主题都是惩恶扬善。苏东坡的安息,也为村庄带来神奇的道德涵化的力量。

  

  古村迎来大修缮,守护圣贤云村联盟启动

  三苏坟前的神道、广庆寺的元代三苏像,诉说着郏县茨芭镇苏坟寺村的恒久。

  920多年变迁,苏坟寺村在历史余韵中,历经硝烟战火,生生不息。村民视东坡同神灵,他们的劳作、情感、精神都与苏东坡牵引在一起。而东坡葬郏传奇,连同村民守护故事,未被真正响亮诉说。

  2023年初,东坡春晚顺利举办,“守护苏东坡”云村民获得凤凰网年度公益创意奖,苏坟寺村越来越多地受到外界关注。同年9月,平顶山市郏县正式加入全国“东坡文化节”城市联盟,联合传承和弘扬东坡文化。10月,中国传统古村落苏坟寺村的修缮工程,开始启动。

  修缮工程驻村负责人胡志勇来自湖北黄冈附近,黄冈即苏轼被贬四年的黄州,他对东坡充满感情。胡志勇发现,村里的明清古建筑很有特色,例如充满美学意蕴的“燕归脊梁”。他甚至通过老房地基的古石,考证数百年前的守墓村历史。

  村民纷纷来为修缮工程帮忙,也开始谋划自己未来的新生计,如民宿、农家乐、文创店、中医康养等。苏东坡后人苏东,为胡晓娜家的民宿起了名字“东坡有约”。

  村里的农产品越来越多,村民希望三苏园开西门的意愿越来越强。王高磊的蔬菜大棚,在亏损三年后,种羊肚菌扭亏为盈。返乡大学生王浩吉,整合村里土地,开办“新东坡农场”,种迷迭香、南瓜等。

  村党支部书记王留勋和村干部反复商量和三苏园景区的租地续约问题。“三苏园租地马上到期,村民不同意一口价买断。租金要合理,村民希望按照每年麦价动态调整。更重要的是保护村民利益,古村落已经修缮,景区开西门,能引流游客到村里看看。”

  2023年11月,在眉山全国乡村振兴村长班的支持下,我和苏坟寺村党支部书记王留勋去眉山取经,与守护苏洵墓的永光村结成“守护苏东坡友好乡村联盟”。我开始走访苏东坡“神交之友”的安息地,守护范仲淹墓、欧阳修墓、苏洵墓的村庄等,并与这些古墓村结成文化联盟。

  2024年1月,东坡农历生日,苏坟寺村举办首届乡村寿苏会,很多古村都发来祝福。

  苏辙在《再祭亡兄端明文》中写道:“地虽郏鄏,山曰峨眉”。河南苏坟寺村就是小峨眉山所在地,寄托了苏轼苏辙兄弟思念家乡四川峨眉山的乡愁。每一座名人古墓都折射人生光谱,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每一个守护圣贤的村庄,都蕴含着惊天动地的文化故事,是传承千年不绝的文脉力量。

  2024年,清明时节,眉山守护苏洵墓40年的陶宗勤老人,从东坡家乡来到郏县苏坟寺村东坡墓前,也带来联盟村的祝福。

  这位70岁的老人,凝望着墓前朝向西南的“思乡柏”,在“守护苏东坡云村民群”里一字一句敲下自己的感受:“晨风习习,古老的思乡柏频频向我点头,仿佛是问好。如果时空穿越千年,我一定张开双臂,给东坡先生一个深情的拥抱。”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