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7版:版名: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日期:20240412
蒙顶山下,有个乡村振兴“特训营” 陕西:让脱贫人口端稳就业“饭碗” 发展庭院经济的历史方位及若干问题 安排10亿元资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 织密织牢防返贫监测网 强化政府采购 推进消费帮扶 连翘产业助农增收 图片新闻
  007版: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蒙顶山下,有个乡村振兴“特训营”
· 陕西:让脱贫人口端稳就业“饭碗”
· 发展庭院经济的历史方位及若干问题
· 安排10亿元资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
· 织密织牢防返贫监测网
· 强化政府采购 推进消费帮扶
· 连翘产业助农增收
· 图片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04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发展庭院经济的历史方位及若干问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村能源与生态研究中心 张鸣鸣 王惠乔

  在中国数千年农耕文明史上,庭院经济始终占有一席之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我国农民自古以来便形成了利用庭院发展生产、获取经济收益的传统。2023年初,“庭院经济”首度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以脱贫地区和脱贫农户为特定范围和对象,加大政策支持引导以实现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这一明确目标。

  准确把握、科学认识庭院经济在新时代新阶段的独特价值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新阶段发展庭院经济是落实产业帮扶政策,以产业振兴带动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选择。脱贫地区防止返贫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庭院经济能够挖掘脱贫农户的潜力,以其可接受、易实施的方式将其纳入到乡村产业全链条中去。

  其次,新阶段发展庭院经济是凸显农村内在优势,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点。一是与大田作物对化肥农药、饲料添加剂等化学投入品高度依赖不同,庭院种养业往往天然地使用粪肥、谷饲,形成微型循环经济,是乡村绿色低碳发展的“第一空间”。二是利用电子商务、智慧信息等现代化手段,庭院成为建在产地、面向大市场的“微总部”,是信息革命在农村经济的具体体现。三是伴随城镇化进程加速,盘活利用闲置庭院空间发展产业成为重要选择,庭院经济探索的利益分配和资源统筹方式,有望为新阶段完善农村建设用地使用制度做出有益探索。

  同时,新阶段发展庭院经济也是赓续农耕文明,开发利用传统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从传承文化和传统的非遗工坊、土特食品加工,到各具特色的农家小院和传统村落旅游,再到高效精细与道法自然的循环种养农业,庭院经济彰显了农民智慧,与现代生产力相结合,能够为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增添历史内涵。

  目前,各地积极探索推进庭院经济,短期内也取得积极成效。一是发展范围广,脱贫户参与度高。根据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调度数据,截至2023年7月,全国发展高质量庭院经济项目农户覆盖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入库农户中脱贫户占到40%。二是经济效益好,农民增收明显。根据近期中国农科院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课题组在山西、江苏、吉林、四川等4省16县907户的入户调查,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庭院经济平均为农户增收3.89万元(中位数为1.4万元),其中脱贫户户均庭院经济收入2.14万元(中位数0.8万元)。三是产业模式多,全链协同水平高。从实地调研看,有庭院发展种植、养殖、手工、休闲旅游以及生活生产服务等各类产业,其中经济效益好、农户接受度高的模式,往往是将庭院经济劳动密集、要素成本低等优势,嵌入到已有产业链,或支持初具规模的庭院经济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四是统筹资源要素,体现多重价值。例如留守妇女和老人增加收入,提高个人价值;有效盘活闲置房屋、土地等资源,提升土地利用率。五是农户满意度高,对发展庭院经济有信心。调研显示,86.1%的受访者对庭院经济的效果表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85.1%的受访者表示将保持或扩大庭院经济规模。

  整体上看,我国农村发展庭院经济呈现出经济效益好、生产方式新、生态环境优的高质量发展态势,具有推广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但同时也存在经济收益不稳定、产业发展水平偏低、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存在目标偏离等问题和风险。进一步推动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政府加大引导性政策支持、加强土地和环境监管等至关重要。具体来说,一是农户获得稳定可持续的经济收入是核心问题,政策支持的方向不应是简单的收入性补贴或以行政方式购买初级农产品,而应以提升经营能力、填补产业链短板、撬动社会资源等为重点,创新支持方式。二是与农户能力和地方产业相匹配的技术和模式供给是关键问题,政策支持的重点应在于加强规划设计,鼓励引导农户从事风险较低、生产灵活的环节,加大冷链仓储等基础设施供给力度,强化庭院经济与大产业上各主体的利益联结。三是防范盲目扩张、滥竽充数等风险,因规模小、布局散、经济总收益偏低等特点,高质量庭院经济很难一蹴而就,需采取积极审慎推进策略,避免一拥而上,针对休闲旅游、加工作坊等业态,应加大政府监管,避免借机圈地、上高污染项目等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