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优化肉牛产业结构、推动内蒙古肉业高质量发展?近日,即将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陕坝镇中南渠村党总支书记张继新对记者说,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他将建议把肉牛基础母牛纳入国家政策性保险,用牛保单抵押解决养殖户贷款需求降低养殖风险;解决内蒙古冷链物流配送难、贵的问题,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大金融投资力度,缓解养殖业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的问题,做精做强企业深加工能力,提高产品精深度,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知名度,让“蒙”字标更响更亮。
2003年,张继新辞职回乡创业,带着村民一起养牛。从刚开始不到200头奶牛的小养殖场,到如今几万头肉牛存栏量的养殖园区,形成了从种植到养殖,从饲草料加工到屠宰加工,再到有机肥生产的循环产业链条。不断做大牛产业的同时,张继新还探索建立起一整套农企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土地流转、订单种植、订单养殖、农民进场打工等多种模式,将企业发展壮大和农户的利益紧密相连,带动了当地3000多户农牧民和30多家合作社参与到种植业和养殖业当中。企业重点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建设了年屠宰5万头肉牛的精深加工生产线和年加工1万吨牛肉熟食的生产线,企业的有机肉牛全部精深加工,销往全国各地。
近两年,牛肉价格下行、饲草原料价格上涨,造成养殖成本过高,使得养殖业发展面临着阶段性的困难。“饲料原料平均每吨上涨500-1000元,架子牛平均每头上涨2000元左右,人员月工资平均每人上涨1500-2000元,严重影响了养殖企业生产效益,处于历年以来最艰难的时刻。”张继新表示,需要对肉业精深加工企业给予政策性支持,降低养殖生产风险,确保养殖业健康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