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崇贤街道龙旋村的村民吴志清今年57岁,赋闲在家多年。一年前,家门口来了“小苗儿”共富工坊,闲来无趣,她报了名,竟一脚踏进了“新生活”。“活不累,既赚钱,又能和老姐妹们聊聊天,正好解解闷,早上8点不到就盼着过来了。”谈笑间,吴奶奶便完成了数件幼苗嫁接,动作熟练,俨然是个“嫁接能手”。
吴奶奶所在的共富工坊,由杭州康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龙旋村党委协作开办,年产值超1200万元,吸纳50多名当地赋闲劳动力。
在临平区,像“小苗儿”这样的共富工坊还有很多。近年来,临平区坚持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打造出一家家各具特色的共富工坊。目前,全区已建成共富工坊67家,帮助2416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月增收超3400元。
办共富工坊不易,办有生命力的共富工坊更不容易。临平区的思路颇有章法,先将农村和企业党组织结对连接,再把村、企的技术、资金都整合起来,盘活农村党群服务阵地、闲置房屋土地等资源创办共富工坊,引导企业将适合的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农村,为农村剩余劳动力、低收入农户提供家门口就业机会。
“眼看着莲藕的销路打开了,订单也越来越多,我却开心不起来。”主营莲藕种植、销售的湾里塘共富工坊创办人马良浩说,项目起步时没敢规模化种植,等到销量起来了,土地就成了瓶颈,好在沾桥村委出面,促成450亩土地流转。现在,农户仅靠土地出租平均每户每年可增收5000余元,湾里塘共富工坊也实现了规模化运营,生产的莲藕直供联华、物美等大型超市,还供应盒马、叮咚、美团等电商平台,日销量5吨以上。“在这里切切藕,一个月能赚3500多元,加上租地收入,比以前自己种地要轻松很多,赚得也更多。”前后一对比,莫奶奶心里乐开了花。
在靓品绣花共富工坊,细细的绣花针在绣娘手中穿梭翻飞,“变”出一个个精巧的图案,大家绣着花聊着天,其乐融融。据工坊负责人曹国花介绍,靓品绣花共富工坊利用革命老区鸭兰村“刺绣之乡”的优势,承接绣花、钉花等手工活,为周边100多位村民提供就业机会,让赋闲在家的妇女在照顾老人孩子之余,还能人均年增收两万余元。
星星点点小工坊,为农民铺出了共同富裕新路子。眼下,临平区正通过股份合作、电商直播、土地租赁、品牌经营、农文旅融合发展等模式,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资源,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推动形成“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新机制,点燃了乡村振兴的“星星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