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6版:版名:养殖市场 日期:20240126
农业农村部修订《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第一批)》 冷水鱼设施化养殖异军突起 拓宽饲草来源 保障奶业发展 腊肉加工成为致富新产业 “年猪”进京 销售火爆 红原高寒牧区今年这样越冬度春 冬捕节搅热“冷资源” “楚宝黑头羊”通过现场验收 “三源”创新工程成就优质奶源基地
  006版:养殖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农业农村部修订《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第一批)》
· 冷水鱼设施化养殖异军突起
· 拓宽饲草来源 保障奶业发展
· 腊肉加工成为致富新产业
· “年猪”进京 销售火爆
· 红原高寒牧区今年这样越冬度春
· 冬捕节搅热“冷资源”
· “楚宝黑头羊”通过现场验收
· “三源”创新工程成就优质奶源基地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01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卧圈种草、多级储草、建棚投保——

红原高寒牧区今年这样越冬度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雷少斐

  

  

  红原高寒牧区今年这样越冬度春

  

  2023年12月,红原县邛溪镇达格龙村的牧民在给牦牛打耳标、上保险。 东梅 摄

  去年入冬以来,全国多地经历寒潮,出现强雨雪天气,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风险增高,给牧区畜牧业生产带来隐患。

  冬季降雪原本对牧区非常重要,积雪覆盖牧草,具有保温保墒作用,有利于来年牧草生长。但是如果雪量太大,持续时间太长,就会形成“白灾”,牲畜容易冻饿死亡,给牧民带来严重损失。

  国家气候中心预测,后冬(2024年1-2月),我国大部气温接近常年,但冷暖起伏明显,西藏大部、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北部、青海南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

  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四川红原县,面临着我国高寒牧区普遍存在的越冬难题。记者近期来到这里,了解红原牧区如何防灾减灾、保障牛羊安全越冬。

  

  卧圈种草,扩大饲草来源

  从成都出发,沿岷江而上,翻过气势磅礴的鹧鸪雪山,便进入红原境内。冬日的高原上满目金黄,草原早已进入枯黄期,牦牛成群地散布在草场上,埋头采食着枯草。这些枯草蛋白质含量极低,几乎只剩下粗纤维和木质素,但却是冬季草原上牲畜赖以生存的食物。

  如果遭遇雪灾,厚厚的积雪覆盖了牧草,那牲畜可能就无以为食了。牧民们说,马可以用蹄子刨草吃,羊是啃着草吃,牛是用舌头卷草吃。所以马的破雪能力最强,可以踏破30厘米以内的积雪。其次是羊,能用前蹄刨出20厘米积雪下面的牧草。牛的破雪能力最差,当积雪超过10厘米厚的时候,就无能为力了。因此雪灾发生后,首当其冲的是牛,它们每天踏着很深的积雪,走一天还是吃不饱肚子,体力一天不如一天,可能晚上卧下后第二天就站不起来了。

  有时候积雪虽然不厚,但如果雪面覆冰形成冰壳,牲畜也难以扒开雪层吃到牧草。冰壳还会划破牲畜的蹄腕,造成冻伤。

  草,决定着冬牧场上的牲畜存亡,也是防范灾害的关键。最大的问题是,草从哪里来?

  以前红原县牧民们完全依赖草场放牧,普遍没有种草观念,冬天容易出现饲草料短缺的问题,如今在政策鼓励下,牧民们正在转变观念,开始探索种草。

  近两年,红原县一直在推动卧圈种草,即利用牧民圈养牲畜转场后的闲置场地种草。每年5月,红原县牧民会迁往夏牧场,冬牧场就闲置下来,此时进行简单的翻耕,撒播上燕麦等饲草种子,可以在秋季返回冬牧场后收草晾晒,作为冬春储备饲草。

  但是牧民没有种草的习惯和经验,当地政府为鼓励牧民种草,不但免费提供饲草种子,还对种植时间、种植管理、收获贮藏等种收过程提供技术指导。

  现在越来越多的牧民有了种草意识,也学会了种草。“卧圈种植的牧草长得很好,因为冬牧场中有充足的家畜粪便做肥料,平时的种植管理也不是很难。”红原县瓦切镇牧民泽郎夺尔基说。

  只靠牧民种草还不能完全满足饲草需求。红原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局长刘强介绍,红原县还在推行多种种植经营模式,鼓励牧户、合作社、企业等主体参与种草,建立“企业+基地+农户”抱团发展的联农带农模式。目前,全县拥有人工草场24.3万亩,年生产干草9.95万吨。

  

  多级储草,有备才能无患

  去年9月以来,红原县下了两三场小雪,积雪很快便融化了。这个冬天的大雪似乎要来得更晚一些,但是牧区的人们却不能放松大意,因为更大的挑战在冬季过后。

  红原县每年降雪季节长,从9、10月份持续到第二年的3、4月份。“冬季不是最难的,春季下大雪更可怕。”当地牧民说。

  每年2、3月份,牲畜刚刚熬过漫长的冬季,瘦弱不堪。高原春季气温低,牧草返青晚,枯草根也快吃完了。此时一旦下大雪,积雪把草根覆盖,就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2023年3月红原县曾下了一场大雪,积雪十几厘米,就导致了一些牦牛死亡,给牧民造成了损失。

  全国畜牧总站草业处处长王加亭说,为应对冬春自然灾害,国家每年都给牧区提供防灾减灾专项资金,用于解决雪灾造成的饲草料缺乏等问题。政府还在通过实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等政策项目,投资建设防灾减灾饲草储运体系。

  在红原县安曲镇防灾减灾饲草储运中心,成捆的燕麦草整齐堆放在仓库中。储运中心负责人介绍,这里的2000多吨燕麦草会在冬春季节陆续发放给牧区。

  红原县各个乡镇也都有储草点,储备有六七百吨饲草,会应急发放给牧民。

  通过政府发草、自行购草、卧圈种草等途径,牧民也在尽可能多地储备饲草。在红原县邛溪镇热坤村冬牧场,牧民胡尔多用钥匙打开了储草房的门锁,向记者展示自己储备的饲草,只见燕麦干草泛着淡淡的绿色,还带有成熟籽粒,意味着营养成分较高。这间储草房不算大,草料堆到了一人多高,如果雪灾发生,这些草料够胡尔多家39头牦牛吃上好几天。

  

  建棚投保,减少灾害损失

  雪后的极端低温也是导致牲畜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刘强介绍,红原县冬季最低气温能够达到零下二十几度。而当气温低于-25℃,牦牛冻死概率就会大幅上升。

  除了储备饲草料,还需要建设棚圈,来帮助牲畜抵御严寒。牧民有一些传统方法为牲畜保暖,比如将冬季定居点选择在背风向阳的山坡上或山坳里,用土块或草皮垒墙作为畜圈,以抵御寒风。但是这类畜圈都是露天的,抵御寒风的效果有限,许多牲畜都是因夜间受冻得病而死。

  而现在,牧区建起了暖棚,夜间保温效果大幅提升,牲畜的死亡率也降低不少。在邛溪镇热坤村牧民求科家里,记者看到了宽敞的牦牛暖棚,有20几米长,10几米宽,屋顶铺设了彩钢瓦,一走进去耳边的风声就消失了。太阳落山后,求科会把牦牛赶进来,暖棚里的温度会比外边高好几摄氏度,牦牛在这里就能够安全度过严寒的冬夜。

  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有助于牧民提前防范灾害。入冬以后,红原县的牧民每天晚上都会关注天气预报。当地政府也会在极端天气发生前发出预警。“如果有坏天气,我们会在微信群里通知所有牧民。”红原县邛溪镇达格龙村副支书东梅打开手机,点进一个微信群,群里有490多位牧民。

  牲畜能否安全越冬,和饲养管理也有一定关系。经验丰富的牧民会通过精心牧养,提高牲畜膘情,增强它们越冬时的防寒能力。如果饲养不好,牲畜膘情不好,在恶劣天气下就容易生病死亡。如今牧区的牛羊冬季不再完全依赖放牧采食,晚上牧民会把它们赶回圈中投喂饲草料进行补饲,死亡率因此下降了不少。

  要减少因灾损失,农业保险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会帮助牧民及时购买牦牛保险,为了避免有遗漏,还会在每年12月到牧场为当年出生的犊牛集中买上保险。”红原县邛溪镇达格龙村书记格波介绍,牦牛的保费100多元,牧民只需要出20多元,其余均为政府补贴。“在2023年春天的雪灾中,村里受灾的牧民获得了每头牛犊2000多元的死亡赔偿。”红原县邛溪镇达格龙村牧民银青说。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