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6版:版名:种业振兴 日期:20240124
宁夏枸杞新品种选育取得重大进展 “太空马铃薯种子”在乌兰察布完成交接 图片新闻 边普查 边辅导 边见效 甄选高产美味水稻品种 让“沉睡”资源“活”起来 “众岱100”:种过的农民都说好
  006版:种业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宁夏枸杞新品种选育取得重大进展
· “太空马铃薯种子”在乌兰察布完成交接
· 图片新闻
· 边普查 边辅导 边见效
· 甄选高产美味水稻品种
· 让“沉睡”资源“活”起来
· “众岱100”:种过的农民都说好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01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宁夏枸杞新品种选育取得重大进展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国凤

  近日,有关专家对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科学研究所承担的自治区农业育种专项“枸杞新品种选育”项目进行验收。

  据了解,该项目在第一阶段选育的基础上开展了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鉴定、花药离体培养及纯合二倍体DH系构建、丰产优质枸杞新品种选育及新品种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其中,“科杞6082”“宁农杞15号”通过宁夏林木良种审定。

  枸杞是宁夏“六特”产业之一。2013年7月,宁夏启动实施自治区农业育种专项,计划用10年时间研究解决农业品种选育问题,培育一批新优品种,储备一批新优品系,推进产业发展。2018年,宁夏农林科学院启动第二阶段工作,实施“枸杞新品种选育”项目攻关,联合区内外枸杞育种人才、资源优势,吸纳种苗繁育企业,共同对枸杞新品种进行研究,实现枸杞种植品种多样化。

  5年来,项目组依靠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进设施条件,利用枸杞种质资源圃保存丰富种质材料的优势,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海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共同参与项目研究。

  项目实施期间,科研人员建立了枸杞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品质性状、抗逆性状的评价体系,揭示枸杞主要性状的遗传规律和自交不亲和分子机制,建立黑果枸杞花药离体培养再生成株体系,研究了枸杞需肥规律,探索了枸杞氮素利用效率生理机制,为枸杞新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撑。

  研究过程中,项目组开展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鉴定、丰产优质枸杞新品种选育等研究与示范,共收集定植枸杞种质资源76份,完成300多份资源评价鉴定,建立枸杞代谢数据库1个,挖掘功能基因12个,创制新种质51份,单倍体枸杞4个,保护新品种15个。同时,建立良种繁育基地2000多亩,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1000多亩,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万亩,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专家组认为,项目持续稳定开展了枸杞新品种选育,有效提升了枸杞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能力和育种技术水平,推进了枸杞种业发展,对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课题验收资料齐全,数据属实,完成了计划任务书规定的各项考核指标,同意通过验收。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王瑛表示,项目的实施,推进了枸杞育种进程,选育出了一批自交亲和性高、抗逆性强、功效成分稳定的专用枸杞新品种,满足了市场对品种多样化需求,为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在宁夏、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都获得了广泛的推广应用,有效落实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先行区的建设任务,与乡村振兴、种业振兴实现了有效衔接。

  项目组成员、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安巍表示,下一步,将积极开展枸杞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解析枸杞功能基因对生态环境、枸杞功效物质合成的相应调控机制,选育作用更加明晰的药用枸杞、叶用枸杞、果用枸杞,完善新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为生产高品质的枸杞产品提供强劲的科技支撑。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