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种养结合全域大循环后,枝江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日前,湖北宜昌枝江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李强介绍。
该市支持第三方处理机构建起覆盖全域的畜禽粪污收集网络,运营几年来,已服务全市600多家养殖经营主体,并和300多家种植经营主体签订合作协议,让专业人来办专业事,节本增收效果明显。
湖北是畜牧业大省,常年粪污产生量约1.5亿吨,超六成国土为生态保护及重点管控区域,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解决养殖污染的根本途径。
近年来,湖北省围绕优布局、转方式、严监管、活机制打出组合拳,全省畜禽规模场设施配套率达到100%,绿色发展成效逐步显现。
枝江市是生猪调出大县,该市通过建立企业为主、政府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的“田园牧歌城乡环境综合体”运营机制,将区域范围内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加工成有机肥或沼气等商品,实现全域大循环,引导农户充分参与和受益,提升全域整体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能力。
枝江田园牧歌项目负责人钱鑫介绍,从养殖场收集的畜禽粪污先运输到各乡镇液肥站进行固液分离,固体运往资源化中心集中处理,液体在液肥站内进行厌氧发酵后,制成有机液肥,就近还田消纳。
枝江市是湖北省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由“散打独斗”转化为“步调一致”的典型代表之一。近年来,湖北依据长江、汉江、清江等流域片区,优化布局,变分散为集聚全域共振,按照畜牧大县、重点流域县、非大县梯次推进,采取“一场一策”到整县推进治理方式,实现整县推进项目全覆盖。将资源化利用工作与乡村振兴、流域综合治理、污染防治攻坚、长江高水平保护等重大行动协同推进、一体考核。
同时,湖北省大力推行标准化养殖,推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创建41家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鼓励支持楼房养猪、叠层养鸡、笼养蛋鸭等现代设施养殖场建设,既要抓好源头减量,又要抓好末端利用。
钟祥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刘俊介绍,目前传统机插秧育秧大都挖取耕层土作为基土,据测算全市100万亩稻田需要取土约5万吨。
该市支持企业主体运用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方式制成育秧基质片,可避免耕层土壤受到破坏,降低育秧成本和土传病害,相当于有机质还田,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持续提高耕地肥力,增加农民收入。
近年来,湖北省按照种植作物、粪肥类型、服务模式等推广20种典型模式,畅通种养循环路径。
推出堆沤肥、沼肥、肥水、商品有机肥利用方案,在江汉平原、鄂北岗地、鄂西山区分别推广水稻、小麦沼肥以及果蔬肥水还田模式,实现就地就近还田。建设有机肥厂183家,培育社会化组织110多个,发展沼气发电企业7家,推进肥料化、能源化利用,全省粪肥年施用面积1400万亩次、商品有机肥推广300万吨,沼气并网年发电量1.4亿度。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出台实施《湖北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管理办法(试行)》,着力在工作的力度、精度、广度、深度上下功夫,采取综合施策,为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格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