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晓乾)数字化是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建设农业强市的主攻方向。针对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分布点多面广、经营模式多样、监管战线较长等现状,山东省青岛市农业农村局与农业农村部大数据中心共同研发,启动农业综合执法数字化执法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探索“一体化+智慧执法”新模式,推动前沿数字科技创新成果同农业执法一线实践深度融合。
高度重视,一体采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智慧执法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每周调度、每月会商研究推进遇到的问题;与大数据中心、青岛航天信息有限公司等组建专家微信群,通过视频培训、跟踪走访等形式,实时跟进执法系统开发建设,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与农业执法深度融合。建立基础数据库,全面采集全市7.7万余家畜牧生产主体、13.7万个农业种植园区等监管主体和3910家种子农药兽药等投入品生产销售主体基础信息,实现监管执法对象情况明、底数清。
全网覆盖,一网统管。坚持部门覆盖、人员覆盖和事项覆盖,进一步发挥“智慧执法”作用,依据新修订法律法规等,对执法宝典库进行改版升级,便于执法人员查找学习专项案件办理的相关规定和程序。开发“青岛农业执法”移动执法终端App,通过数字赋能,提升执法人员办案能力。同时嵌入智慧案件辅助系统,实现案件操作全程信息化、文书数据化、责任明晰化、监督严密化、分析可量化、操作移动化,有效解决执法办案过程中执法依据匹配难、案件定性不精准等问题。在案件审核上做到随时申报随时审核,审核细致不遗漏,提升审核效率。
多域协同,一体联动。在以往的执法模式下,多层级、跨部门执法存在着巨大“鸿沟”,农业综合执法和跨领域综合执法部门各自为战,存在沟通协作不畅、信息资源不通等问题。农业综合执法数字化系统搭建多跨协同的有效平台,积极推进市、区、镇(街)、村四级数据纵向联通。此外,该系统还能与青岛行政处罚与强制系统、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对接融合,信息共享,减轻基层工作负担,实现全市执法数据一数一源、高效采集、有效整合、融合应用。
下一步,青岛农业综合执法数字化执法改革试点工作将进一步开发、细化系统各个功能,不断提高系统使用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提升整体效能。同时,也将加大推动执法智能化,加强硬件设施的配备和更新,为“一网管全市”奠定坚实基础,助力乡村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