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平时虽然沉默寡言,但只要一讲到家乡的事话就变得多了起来,他常说起家乡的房子是什么样,爷爷奶奶什么样,从哪一条铁路可以回到我们家。其实回到大陆的种子一直埋在我心里,时机成熟了我就会回来的。”每当台胞李旭清说起大陆创业的故事,她总会提起那份小时候经由父亲传递给她的乡愁。
2018年,李旭清离开台湾,带着20多位年轻人回到了父亲心心念念的故土湖北,创建了“一心回乡”这一农业品牌。在大别山脚下的武汉黄陂,李旭清与合作伙伴流转土地2300余亩,打造了一个生态农场基地,开始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生态农业模式。
在这片农场,“一心回乡”采用最原始的耕作方式。经过三年的努力,农场的土壤得到改善和修复,变得松软肥沃,不仅种植了本地常见果蔬,还有从台湾成功引种的花卉。其中,200多亩洛神花已经完全适应了当地气候,收获后不仅被制成干品销售,还被用来加工成特色茶饮,很受市场欢迎。
“一心回乡”的发展理念不仅包含着对故土的牵挂,同时也有李旭清对于两岸乡村建设现状的思考。“不论是在台湾还是在大陆,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家乡去城市打工,他们承受着与家人的分离,部分乡村也因为没有人发展而衰落。所以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一种城乡融合,将产业带到乡村,让乡村富裕,让经济发展,留住更多人在乡村。”李旭清说。
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如今的“一心回乡”已发展成集农业种植、食品加工、健康餐饮、文化旅游等于一体的三产融合模式。在农场的基础上建成千余亩生态小镇,拥有田园餐桌区、帐篷休憩区等功能性区域,可进行露营烧烤、亲子采摘、团建游玩等休闲娱乐活动,深受家庭消费者喜爱。
“我们还有茶店、火锅店、烘焙店,店里的食材都来自我们自己的农场。”李旭清表示,他们正在打造的是从产地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将品牌餐饮和农场进行商业结合,辅助农业产业的发展。目前,“一心回乡”正在打开北方市场,在北京火车站开设门店,分享台湾地道美食。
2022年3月,“一心回乡”接手运营位于北京大兴安定镇的御林古桑园。公司以现有万棵桑葚园为基础,导入牡丹产业及观赏花园,设置主题活动、引入台湾特色美食、打造牡丹科普馆区及手作体验馆,让百年古桑园焕发了新的生机。随着牡丹节、桑葚节、啤酒节等多种活动的举行,古桑园多了人气,附近的村民也增加了收入。
经过多年的发展,“一心回乡”的团队成员已由原来的20多人增至200多人。“我们还有一个更长远的计划,那就是培养‘新农人’,也就是可以独当一面、有种植技术且了解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农民。我们想创造一个制度,将‘新农人’的收益与我们产业的利润绑定,让农民也有年终奖可以领。”李旭清说,她将继续连接两岸血脉亲情,投身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