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8版:版名:百姓茶坊 日期:20231104
花样清水 图片新闻 张家铺村文化振兴记 食在巴楚 目睫之利 秋意如诗
  008版:百姓茶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花样清水
· 图片新闻
· 张家铺村文化振兴记
· 食在巴楚
· 目睫之利
· 秋意如诗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11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张家铺村文化振兴记

刘晓平

  张家铺村在哪里?

  张家铺村位于湖南隆回县六都寨镇西南部,距镇政府10公里,距隆回县城25公里,东依辰河水,西靠大东山,南接荷香桥天马山,北抵飞蛾潭。地域为U型丘陵地貌,东低南高,为双象抢宝地形,艾里河由西向东贯穿全村。自古为新化至武冈的必经之路,因张姓开店铺而得名为张家铺村。丁洞公路自北向南沿村域经过。这里是1935年贺龙率红二、六军团经过的长征之路,红军经过留下的许多故事,至今像点亮夜空的星星一样,在群众口口相传的口碑中闪烁。全村地势平坦,农田保护完整。该村风景秀丽、民风淳朴,村级文化在全国闻名,特色群众文化走在了全县的前列,农民“和乐团”和张家铺村的“村晚”是该村的两张名片。近年来,村里坚持产业做支持、生态做基础,在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张家铺村的道路上努力奋斗,为实现乡村振兴蓝图而奋勇向前。

  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院落,668户共2216人。人口中有刘、周、边、张等10个主要姓氏。有畲族、侗族、回族、壮族、瑶族、仡佬族、土家族、苗族等8个少数民族。常住人口多于流动人口,以务农、务工、经商为主。

  看完这些简介,我觉得张家铺村条件太一般,甚至可以说较差,但为什么村级文化全国闻名?在我驱车来到该村的那一天,进入该村后就有种不一样的感觉,田野翻着稻浪,房前屋后,耕耘农事的人多起来,人声鼎沸,一派丰收的情景。

  

  “先锋”回乡

  张家铺村自然条件并没有多少优势,要说有优势那就是爬山有优势。它说得上是大山里的自然村,它在大东山的脚下;大东山是雪峰山主峰的一部分。因此,它所处地偏僻且交通阻塞,唯有一条县道从村旁经过,说它是大山里的张家铺村一点都不过分。

  张家铺村的自然资源也十分匮乏,村里有文化、有技术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经商,以前在村里只能看见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寂寞的乡村没有任何文化活动,村民回村了也经常扎堆打牌、闲聊,时不时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矛盾纠纷不断,村里治安治理成了当时村“两委”头疼的事。这一切被一个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就是现在的村党支部书记张安兵。

  张安兵从小热爱音乐,大学音乐专业毕业后,服役于原南京军区某部警卫侦察连任侦察班班长,获得过集团军崖壁攀登第一名、侦察专业全能第一名、一级侦察能手。2007年12月退伍回到家乡,他发现心心想念的家乡是如此落后、冷清,村民的精神面貌和自己心中所想的差距太大。他一时难以接受,便萌生了外出务工的念头,来到了广州现代管理学院工作。然而,每当他回到家乡,他就在心里难过,为家乡心疼。

  2010年回家闲着无聊,偶然的机会他独自爬上了大东山。一路无人,唯独在山中禅院外遇到了一位护林老人。他便问:“大爷,天天面对着山林,您难道没想过改变?”老人笑了笑,说:“想啊!山也想改变,树也想改变,但山改变了就不是山了,树若改变就得离开自己生根的土地,它离开自己的土地就没有自己的空间了。”他想不到老人说了一番自己一时听不懂的话。于是,自己便在上山下山的路上想。回到家,便在日记本写下了有所感悟的一句话:山是山,无论高矮,它都应有山的模样;树是树,无论是否成材,它都应根植于自己的土地,拥有自己的天空……

  写下后,他心里豁然开朗。于是,他决心留下来,利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去改变自己的天地。

  2011年6月,张安兵当选了张家铺村党支部委员,他决心协助书记工作,以“先锋”的身份不断提升村民素质,全面提升村民的精神面貌。

  

  创办“和乐团”

  任何人、任何一支队伍精神面貌的改变,都不是一时一刻就可以做到的,村民有许多不文明的行为,也不是立下规矩就可以改变的。它需要提高素质为基础,而素质的提高需要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张安兵深知这一点,2007—2010年,他已有过亲身的体验。因此,2010年他辞去广州现代管理学院的工作后,便决定以自己的特长,以文化示范队伍去带动和影响全村村民。他决定从组建一支农民“和乐团”开始。下定决心后,他便挨家挨户做工作,他父亲成了第一名乐团队员。2010年10月,“和乐团”的第一批队员16名庄稼汉,站在了乐团的旗帜下。张安兵面对16名队员,没有说规划、谈理想、立规矩,而是向队员做承诺:不计报酬、不收学费,包所有队员学会,把乐团拉入社会、推入市场。他带头示范,坚持把团队的仪容仪态、行为举止、团队精神,作为训练队伍的基础,从简单的识谱到能看谱演奏,从简单的乐曲演奏到世界名曲的演奏,每一个环节都认真细致训练。多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最初16人的农民“和乐团”,如今已发展到40余人。乐团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农民“和乐团”的演出,从县里到省里,从县电视台到湖南卫视、浙江卫视、中央电视台,都留有他们演出的身影和演奏的旋律。

  农民“和乐团”的一群庄稼汉,谁也没想到:自己能走到央视的大舞台。2015年圆梦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栏目已是大新闻,没想2016年,“和乐团”携“村晚”人员又走上了央视综合频道的《欢乐中国人》。这对于一个偏僻的乡村来说,那是难以想象的经历,张家铺村由此名声大噪。全体村民也由此转变,仿佛一夜之间,打牌赌博等不文明的行为消失了。村里有什么号召,村民们开始积极响应。张安兵看在眼里,乐在心里,村民们终于有了改变!

  在村干部、党员们多年的坚持下,一群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自觉成长为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乐手和表演者,对于村民来说,其教育意义是潜移默化的。在农民“和乐团”的影响下,村里还组建了舞龙舞狮队、腰鼓队、民乐队等近十支群众文化演出队伍,还扩大了早前成立的群众文化演出服务志愿者队伍,村民的精神面貌有所改变,村里有事都开始变得乐于参加。

  

  筹办“村晚”

  “村晚”是群众文化的盛宴,更是提升群众素质和改变全村村民精神面貌的有效方式。

  2011年11月,张家铺村村“两委”召开了第一届“村晚”筹备会议,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周乐军为总策划,张安兵担任导演。当时最难的是没有设备、没有演员,村民都不敢上台。为了把第一届“村晚”办好,张安兵动员全家出动,父亲表演小品,妹妹表演书法,弟弟、弟媳唱歌跳舞,全场节目从排练到灯光、音响、主持等,都由张安兵一人负责。没有音响就借音响,没有经费就组织村民赞助,近三个月没日没夜的排练、筹备,虽然非常辛苦,但看到村民都能聚在一起,坚持看到晚会的最后,他觉得举办“村晚”是正确的,是一个凝聚村民的成功举措。“村晚”一届比一届节目多,演员也一场比一场多,节目最多的时候有50多个,演员最多达到400多人,现场观众坐满广场,网上观看直播的观众达到十多万人。有的村民为了上“村晚”,足足准备了一年,有的为了参加“村晚”,推迟外出务工的行程,有的甚至为了参加村里的活动,决定不外出了。村民们越来越看重村里的“村晚”,这也是张安兵坚持办“村晚”的动力。“村晚”将村民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把村民的凝聚力、向心力聚集在一起。年年办“村晚”,年年盼“村晚”,一年办一次,“村晚”办了十二年。如今村民不再把村里的大小事看作是别人的事,大家视村里的大小事为关乎自己的大事,以前许多落后的习俗,在村里逐渐消失了。以前红白喜事放鞭炮已换成了乐队乐团的旋律。

  “你是那夜空中最美的星星,陪伴我一路前行;你是我生命中最美的相遇,早安我的隆回……”一首歌,带火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一首歌,撼动了数亿人的心灵。袁树雄的《早安隆回》诞生于这块土壤,是有千丝万缕的渊源的。这首歌,最早唱响于隆回的乡村“村晚”,因为有隆回这块“人民文化”的沃土。

  “和乐团”“村晚”在村民心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得以显现,它既检验了村党支部为代表的广大党员的先进性和影响力——“和乐团”成员中的骨干力量都是党员,“村晚”捐款最多的也是党员;同时它也培育了村庄的未来,在两大主力活动的影响下,专为青少年而设的少儿晚会、“我的梦中国梦”“成长日记”“跟党走”等系列活动也开展起来。

  如今的张家铺村成了名村,“村晚”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标志性活动,并入选湖南省公共文化服务典型案例。张家铺村先后被评为“湖南省文明村”“邵阳市生态文明村”“邵阳市美丽乡村”“邵阳市精神文明示范村”“隆回县集体经济综合十强村”等。

  农村工作找准了切入点,就能百事通畅。当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起来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人和人才乐于扎根农村,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让乡村充满希望

  张家铺村,一个本来偏僻闭塞的小乡村,如今,不文明的习俗,在逐渐得以改变;集体的公益事,在以前村民的心中,常常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现在广播一喊,村民们都赶来,有智的出智谋,有力的出力气,有钱的出钱,在大家的努力下没有难事。如此情景,是张安兵最希望看到的,他觉得自己这些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历届村“两委”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

  2021年1月,张安兵在广大村民的支持下就任了村党支部书记。他充分认识到文化的力量,决心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文化赋能为亮点,以生态环保为基础,以村容村貌为重点,以建设文明和谐美丽幸福的张家铺村为目标,勇往前行、积极作为。继续将文化活动做大做强,以特色文旅带动经济发展,以庭院经济等六大产业的发展,带领村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把生态、产业、文化有机结合,走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乡村振兴。

  这次的村“两委”班子实现了张安兵的一大愿望,那就是班子成员的年轻化。班子五人中,四人都是大学学历。张安兵经常在想一个问题,该怎样把村里有文化、有思想、有眼界的知识青年留下来,在自己的土地上扎根。目前,村里年轻人中高学历的有180人左右,能留在村里工作的大概60人左右,这部分人对于产业兴村、共同富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的村“两委”,更要重视高学历的年轻一代回归故里,共举乡村振兴大旗,带领村民共同富裕。要让年轻人都明白:树,根植于自己的土地,才会真正拥有自己的天空!

  张安兵告诉我,村党支部副书记袁建仁,是武汉理工大学毕业的,他负责抓庭院经济建设等,既有专业知识,也有实践经验,村民都信服他。若村里再有一批有知识的年轻人加入,产业兴村就不会是一句空话。

  张安兵还告诉我,乡村振兴为广大乡村指明了一条阳光大道。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需要帮扶的乡村之多可想而知。因此,他将同村“两委”班子一道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带领乡亲们闯出一条乡村振兴的路子来。

  爱这片土地,需要一种情怀,更需要一种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这是张家铺村村民都懂得的道理!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