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7版:版名:富民乡村产业·广告 日期:20231104
与“文”共舞 与“旅”相融 与“商”共兴 “地边、坑边、棚边”拓展特色产业 中国(昭通)苹果产业品牌大会暨创新发展论坛举办 黑龙江嫩江市双山镇 能人引领 种菜致富 浙江临海市东塍镇 产业为基铺就共富路 河南商城:坚持源头治理 解决好群众身边的矛盾纠纷
  007版:富民乡村产业·广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与“文”共舞 与“旅”相融 与“商”共兴
· “地边、坑边、棚边”拓展特色产业
· 中国(昭通)苹果产业品牌大会暨创新发展论坛举办
· 黑龙江嫩江市双山镇 能人引领 种菜致富
· 浙江临海市东塍镇 产业为基铺就共富路
· 河南商城:坚持源头治理 解决好群众身边的矛盾纠纷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11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山东临清市戴湾镇

“地边、坑边、棚边”拓展特色产业

中国农网·农民日报记者 郭芸芸

  山东省临清市戴湾镇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依靠自身资源禀赋,把准产业脉搏,形成以“地边、坑边、棚边”为特色的多方向产业发展新格局。

  “我们镇资源禀赋优势不突出,但是干部群众干劲儿足,经过摸索实践,我们因地制宜找到了一条符合本地产业发展的振兴路,帮助农民稳定增收,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戴湾镇党委书记胡楠说。

  

  小田变大田 生产托管一体化

  秋收时节,戴湾镇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区一片繁忙的收割景象。“今年与往年不同,我们通过推进小田并大田的工作,依托村集体100亩机动地,流转周边农户小地块400亩,共打造了500亩的示范区。网格党支部与临清信诚农机合作社合作,做通98户群众工作,实现了1300亩耕地的全环节托管。”戴湾镇副镇长孙志明说。

  不仅如此,合作社出资为这些农户缴纳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共同承担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保障农户收益。

  村干部算了一笔账,玉米亩产约1300斤,小麦亩产约1200斤,可实现每年每亩2500斤的粮食收成,如果按照每斤1.4元计算,可实现每亩3500元毛收益。全环节托管费用每亩950元,农户每亩可实现收益2550元。

  “通过充分利用经营主体在粮食检验、仓储保管、收购销售、运输队伍等方面优势,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戴湾联合村党委书记权振坤说。

  

  昔日“伤疤”今日“绿湖” 坑边产业生态化

  戴湾镇所在地,在明清时期砖窑林立,因为烧制贡砖,地表形成一个个坑洞,远远望去就像是地表的伤疤。如何将伤痕变为资源?乡镇干部们四处调研学习,终于找到一条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路径——坑塘养鱼。

  戴湾镇晁寨村原有坑塘16个,占地近90亩,原本坑塘垃圾随处可见。今年年初,晁寨村决定进行坑塘整治,对所有坑塘进行坑塘清淤、护坡衬砌,建设标准化养殖池塘,配套建设室内路基圆筒养殖、多彩观赏鱼池、户外垂钓等设施。通过鱼藕共生、种养循环的养殖方式以及智能管控系统,打造现代化智能鱼藕共生养殖基地,进行鱼类养殖。

  截至目前,戴湾镇共整治改造农村坑塘30处,探索实施水产养殖项目7个、面积310余亩,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50余万元。

  

  开拓电商主战场 棚边产业信息化

  蘑菇种植是镇上的特色产业,种植大棚蘑菇优点多多,可利用闲置庭院,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等。

  大棚蘑菇的试点在戴湾镇水城屯联合村,今年联合村筹资50余万元,建设10个蘑菇菌大棚。“目前一个大棚全周期可采摘蘑菇3万斤,10个蘑菇菌大棚可为村集体增收4万元。”水城屯联合村党委书记甄德奎说。

  蘑菇产出来,怎么销售是关键。戴湾镇以电商市场开拓为“主战场”,着力抓好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建设。引进电商企业,专门销售蘑菇棒,甚至开发了体验式的蘑菇棒产品。白蘑菇棒放到精美的小盒子里面,浇上水,几天就可以长开,可以观赏也可以食用,既可以做科普学习的教具,又可以放到桌上墙上做装饰。“通过创新产品功能和包装,我们不断拓宽农产品的电商销售路径和使用空间。”戴湾镇党委副书记吴赛说。

  随着电商销售的发展,如今在戴湾镇,越来越多的农村电商人才主动触“网”,尝试利用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带货形式,打通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走向千家万户的新道路。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