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东北平原腹地,是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为宣传推介黑龙江特色优质农产品和黑土农耕文化,国家地标馆·黑龙江馆“黑土优品”地标农产品推介活动于10月31日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
近年来,黑龙江省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打好寒地黑土生态牌。近三年,黑龙江省主要食用农产品国家例行监测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5%以上,建设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6846万亩,走出了一条以优质农品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路子。
“黑龙江农作物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2.1亿亩以上,粮食综合产能1500亿斤以上,连续13年位居全国第一。”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方晓华介绍,作为首批试点省份,黑龙江自2007年以来扎实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工作,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省地标农产品达到168个,授权使用地标企业517家,涵盖大米、大豆、鲜食玉米、杂粮、食用菌、山特产品、冷水鱼等10大类产品。“这些产品源于黑土地、产自大森林,荟萃了黑龙江优质农产品精华,形成了生态美、品质优、品牌响的富民特色产业。”方晓华说。
农产品产得优,更需销得畅。推介活动上,来自绥化市、方正县等地政府部门及相关企业的代表推介农产品。
“‘绥化鲜食玉米’气味清香,果皮柔嫩,甜糯适口,当前,绥化市鲜食玉米核心基地面积突破100万亩,占黑龙江总面积的近1/2。”绥化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郭洪祥介绍,绥化甜玉米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铁、锌、硒等微量元素,现已开发生产真空速冻果穗、速冻玉米粒、鲜穗、浆苞、玉米汁等产品30余种。
“‘方正银鲫’是方正县独有的特产、松花江水系名贵经济鱼类,也是世界上独有的两性型三倍体银鲫鱼种。”方正县副县长高守星介绍,方正县充分发挥省内唯一国家级方正银鲫原种场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以方正银鲫苗种繁育为重点的方正银鲫产业,2022年,投资5000万元建设了以育、繁、推为一体的方正银鲫现代渔业园区,可年产方正银鲫水花5亿尾。
“庆安县地处‘寒地黑土’核心区,盛产绿色优质水稻。”庆安县委副书记宋兆丽介绍,“庆安大米口感香糯,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各项指标达到了国家一级粳米标准,并相继开发出了GABA米、胚芽米、富硒米等功能食品,广受消费者青睐。‘庆安大米’品牌价值达到127.57亿元,位列大米类第2位。”
“‘东宁黑木耳’以品牌价值181.9亿元位列全国名优地标产品100强榜第15名,培育了山友、北域良人等一批优秀企业品牌。目前,东宁市创建了15万亩全国黑木耳标准化生产基地,年均种植9亿袋,鲜品产量64.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9.1%。”东宁市副市长梁国强推介“东宁黑木耳”。
推介活动上,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与全国农业展览馆签署“农产品宣传推介合作协议”,并为黑龙江省首批进驻10家企业代表授牌。活动现场,泉灌有机大米供销、大荒龙豆粉供销、蜂蜜供销3个项目签署合作意向书,意向总金额达77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