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1版:版名:要闻 日期:20231031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 组织动员广大妇女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巾帼力量 政策给足技术到位 复合种植一地双收 企业发展顺心 村民挣钱舒心 四川:“四五六”勾勒农业大省新画卷 江西:今年培育近千名“头雁”领航产业振兴 青海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63万亩 块茎藤蔓,如何互输营养?
  0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 组织动员广大妇女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巾帼力量
· 政策给足技术到位 复合种植一地双收
· 企业发展顺心 村民挣钱舒心
· 四川:“四五六”勾勒农业大省新画卷
· 江西:今年培育近千名“头雁”领航产业振兴
· 青海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63万亩
· 块茎藤蔓,如何互输营养?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10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政策给足技术到位 复合种植一地双收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田 见习记者 祁倩倩

  10月中旬以来,山东省禹城市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进入大面积收割期。在禹城市房寺镇尚纸坊村的农田里,4行大豆配上2行玉米,高低错落有致。伴随着轰鸣声,一台大豆收割机在玉米带间穿行而过,几分钟后,玉米收割机紧随其后,开启了“一地双收”模式。收获后的大豆和玉米分别被倒入运粮卡车中,运向粮仓。

  玉米套大豆,十年九不漏。禹城市房寺镇乡邦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厚志告诉记者:“我今年种了11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目前来看咱今年的收成比去年要好。一个是因为今年提高了播种质量,增加了玉米密度,另外今年天气给力,也有利于大豆和玉米的生长。”刘厚志预计,玉米亩产在600公斤以上,大豆亩产在100公斤以上。“能够保证玉米基本不减产,还能多收一季豆子。”

  今年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面积推广的第二年。为响应国家政策,禹城市在去年种植13.46万亩的基础上,今年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增加至14.1万亩。记者了解到,禹城市今年在政策方面、组织方面和技术方面都力求创新,努力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目标。

  “第一是政策有保障,我们制定了发展大豆‘123工程’,从资金上给老百姓吃下‘定心丸’,除了中央、省市补贴资金之外,剩余部分由我们地方财政兜底。”禹城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培强告诉记者,禹城还对每完成5000亩的乡镇奖励工作经费10万元,从上到下提高工作积极性。

  “第二是技术有保障。今年连续召开3次合作社和农场主参加的‘群英会’,针对去年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出适合禹城的经验和方法。一是一播全苗;二是封闭除草;三是增施肥料;四增加密度;五是机收减损。”张培强介绍,此外还加强服务保障,全市成立10个科技技术指导组,到田间地头对农户进行指导,从技术上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除了机制创新和组织创新,在种植技术上也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禹城市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陈立娟介绍,今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在技术上主攻3个问题。“一是品种选择,我们今年主推紧凑型的、适合密植的品种,比如‘黄金粮MY3’‘登海605’等品种。二是封闭除草,由于去年除草经验不足,很多是苗后除草,比较容易受药害。今年我们主推封闭除草,在播后苗前进行除草,现在看一次完成除草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今年还增加了种植密度,确保玉米密度和平播密度基本相当。“我们做了农机培训,提高了播种质量。今年玉米密度就上来了,总体来说长势比较好。”陈立娟说。

  10月初,记者走进禹城市安仁镇尚信齐盛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这里大豆、玉米高矮相依,大片的玉米已经成熟,两行玉米间的大豆也是豆荚饱满,丰收在望。合作社种了1200亩大豆和玉米,其中,4∶2模式有800亩,6∶4模式有400亩。合作社负责人张树军告诉记者:“今年的创新点是在4∶2模式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带间距,试种了6∶4模式。针对复合种植中比较棘手的除草问题,我们采用了封闭除草,效果非常好,省时省力。”

  “算上政府发放的补贴,复合种植效益还是可以的,明年我还会继续这种模式。”张树军表示,收获完成后接下来要检修设施,做好粮食烘干、色选等后续工作,备上农资,为下一季的粮食生产做好准备。

  

  

  政策给足技术到位 复合种植一地双收

  

  扫码观看视频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