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4版:版名:综合新闻 日期:20231030
一江碧水向东流 两岸青山人和兴 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47万件其中立案中管干部54人 图片新闻 山东聊城市东昌府区:“阳光伴我行”资助大学生 佤族织锦走出佤山闯市场 任继周草地农业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兰州大学举行 农优品牌 振兴先锋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004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一江碧水向东流 两岸青山人和兴
· 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47万件其中立案中管干部54人
· 图片新闻
· 山东聊城市东昌府区:“阳光伴我行”资助大学生
· 佤族织锦走出佤山闯市场
· 任继周草地农业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兰州大学举行
· 农优品牌 振兴先锋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10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佤族织锦走出佤山闯市场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

  8月16日,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班母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涛,带着几位村里的佤族群众和精心准备的佤族织锦产品以及整架织机,来到了第七届中国-南亚博览会的会场。这样的场合,陈涛只想一试,要是不成,就当是带着佤族群众见见世面。毕竟,与她同行的村民岩华,最远只到过与西盟县相邻的澜沧县。

  然而,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博览会期间佤族织锦受到热捧,多国贵宾都对其爱不释手。短短5天时间,岩华就赚到了1.9万元,2022年全村人均年收入才1.5万多元。陈涛说:“这是意外的收获,让人振奋,佤族织锦完全可以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新渠道!”

  西盟县地处中缅边境,是全国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佤族织锦流行于西盟佤族村寨之间,主要反映佤族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耕织劳作等社会生产活动,以及佤山自然风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佤族织锦技艺于2021年5月入选国家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可如此好物,却是藏在深山人未识。

  陈涛是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派出的驻村干部,到班母村已有4个多月。驻村之初,在走访农户了解村情时,爱美的天性让她对佤族织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陈涛说:“佤族织锦太美了,如果能开发出更丰富的产品,卖到更广阔的市场,村民农闲时织锦,既不影响发展茶叶、甘蔗等传统产业,又能通过售卖织锦增加收入。”

  有了想法,就要付诸实践。

  9月1日,班母村成立了第一家专业从事佤族织锦生产、销售的农民合作社——西盟佤锦纺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法人岩谈说:“过去,我们佤族群众主要用织锦缝制妇女穿的服饰,有的做成挎包、被套,没人想过织锦还能拿来卖钱。”

  短短几个月,已经有不少当地的佤族妇女加入佤族织锦生产的队伍。陈涛带着大家把佤族织锦设计制作成西装裙、领结等新产品,又带着原班人马参加第二十一届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展和第十五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让更多的人现场感受佤族织锦技艺,了解佤族文化。

  现在,佤族织锦开始走出佤山,走向更大的舞台。陈涛已经指导西盟佤锦纺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商标,现在正想办法解决产品制作周期长、供货不稳定等问题。

  不过,面对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陈涛还是充满信心:“一条用佤族织锦做成的西装裙,现在卖850元。大家一起努力,一定能把佤族织锦产业打造成班母村乃至整个西盟县持续稳定增收的好产业。”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