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7版:版名:绿色生态 日期:20231024
编者按 全国外来入侵物种普查现场质控工作基本完成 狠抓全过程质控 摸清外来入侵物种“家底” 把好“三关” 确保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质量 我国已培育出431家国家级生态农场 河北举行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技术培训观摩活动 “暗管排盐”让碱地变良田 小菱角藏致富“大文章” 湘西农行创新信贷产品 助力“黄精”变“黄金” 金融助力“小菌菇”成就“大产业”
  007版:绿色生态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编者按
· 全国外来入侵物种普查现场质控工作基本完成
· 狠抓全过程质控 摸清外来入侵物种“家底”
· 把好“三关” 确保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质量
· 我国已培育出431家国家级生态农场
· 河北举行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技术培训观摩活动
· “暗管排盐”让碱地变良田
· 小菱角藏致富“大文章”
· 湘西农行创新信贷产品 助力“黄精”变“黄金”
· 金融助力“小菌菇”成就“大产业”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10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疆博湖

“暗管排盐”让碱地变良田

郭玉顺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道忠

  日前,记者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新疆绿洲节水抑盐灌排协同产能提升技术模式与应用”现场观摩会获悉,当地节水抑盐灌排协同调控技术、暗管排盐改良盐碱地技术项目实验成功,实现了耕地盐碱治理的新突破,为推进博湖县农业现代化提供了示范引领。

  在博湖县塔温觉肯乡灵峰家庭农场的盐碱耕地里,技术人员与农户正忙着查看作物长势和盐碱治理情况,现场对盐碱地种植的油葵进行采摘、测量、称重,同时将使用新技术改良的地块和未采用新技术的地块作物长势和产量进行了对比。“节水抑盐灌排协同产能提升技术模式与应用”项目在南北疆选择了4个具有典型盐碱地特点的核心示范区组织实施。博湖县是该项目核心示范区之一。

  新疆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所长徐万里介绍说:“年初我们在400亩盐碱地里,综合实施暗管排盐、水肥盐调控改良盐碱地。经过一年技术干预,目前土壤盐分大幅下降,保苗率也大幅提高、,今年的油葵产量比去年翻了一番。”

  “今年这个暗管儿埋进去以后,土地的水位又降了,盐碱没有这么厉害了,出苗率能达到百分之七八十。”博湖县塔温觉肯乡种植户赵杰高兴地说。

  据悉,暗管排盐技术是一种盐碱地改良技术,原理是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走”的水盐运动规律,把土壤表层的盐分淋溶排走,达到改良盐碱地的目的。原来一些只能种植耐盐碱作物的耕地,经过改良就可以种植辣椒、番茄、玉米等经济作物,增加老百姓的收入。该研发项目将实施到2025年12月,旨在形成成熟、实用、经济的节水抑盐、灌排协同、产能提升技术模式。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