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浙江四川东西部协作已持续多年。在新一轮对口帮扶中,浙江省临海市与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结成对子,从2021年至今,从人才、资金到项目,两地通力合作,成效显著,其中产业合作项目就达10个,涉及资金4780万元。
在人才交流方面,双方互派挂职干部,仅今年嘉陵区就派出8名干部到临海,而临海派到嘉陵区的挂职干部多达19名。“我们派出去的,可以从临海学到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他们派来的,也可给我们传授先进理念和专业技能。”嘉陵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白磊说。
嘉陵区为“一江三河”的地理格局,产业布局也形成了三大板块:北部西河沿线的“蚕桑-高粱”产业带;中部曲水河沿线的柑橘、柠檬产业带;南部吉安河沿线的粮油蔬菜产业带。针对嘉陵区农业发展长期面临的难题,这轮对口帮扶有针对性地找到了破解之法。
嘉陵区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也是全国优质茧丝原料生产基地县、国家重要的柑橘生产基地。虽有很多金字招牌,但在产业做大做强方面还比较乏力。“只有产业进一步强了,才能进一步惠民。来自临海市的诸多产业扶持项目正好弥补了这一短板。”白磊说。
项目资金的注入让嘉陵区本土企业在做大做强的道路上,步伐愈加坚实。
近年来,位于嘉陵区的南充银海丝绸有限公司,通过流转土地建桑园基地、建蚕房发动村民养蚕,然后订单收购蚕茧,带动了不少本地群众增收致富。嘉陵区大通镇麻感坝村就有5座这样的蚕房,年产茧4.7万余公斤。
“这5座蚕房中两座是村集体的,今年动用了临海市给予的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100万元,新建了1座。”麻感坝村党支部书记任伟宏说,项目建成后,将使麻感坝村集体经济收入从每年20余万元增加到30余万元,群众务工收入增加20余万元。
任伟宏介绍,新建的现代化蚕房,一年可养蚕7季,每季可养30张纸,每张纸可产茧45公斤,那么一座蚕房一年产茧量就有9450公斤。按照银海丝绸签订的订单收购价每公斤40元计算,一座蚕房年产值可达37.8万元,纯利润可达10万元。
与银海丝绸一样同样获得项目资金扶持的还有2015年成立的南充绿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的企业,通过多年的发展,联农带农效应愈发凸显。去年,该公司利用150万元临海市给予的产业扶持项目资金,新增年产秀珍菇100万袋的生产线,并采购了全自动化装载机、菌包培养架、培养框等设备。投产后,公司常年用工人数增至70余人,年人均工资4万余元。同时,公司所在地嘉陵区龙蟠镇高坪宫村,每年还可从中获得固定分红7.5万元。
“我区农业发展难题主要是农产品烘干难、分选难、冷藏难和科技贡献率不高。”嘉陵区农业农村局园区办公室工作人员杜林说,近几年,嘉陵区为高效利用临海给予的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主要将其用来建设助力产业提档升级的项目。
双桂镇长滩坝村近年来榨菜、花椒产业发展良好,并与眉山等地泡菜厂建立了长期订单式合作关系。为了给对方提供更优质的初加工产品,去年该村利用临海市东西部协作资金100万元,建起1条榨菜初加生产线,并新建1座花椒烘干房、扩建冻库300余平方米。
脱贫攻坚期间,七宝寺镇在稳定粮油产业的同时,建起了8000余亩花椒基地,该镇七宝寺社区还成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为了弥补短板,去年嘉陵区给社区配套了来自临海市的200万元资金,建起冷藏库3000平方米,并购置烘干机、滚筒筛、粉碎机等设备。
大通镇有柑橘基地5000余亩,针对急需的清洗、分选及冷藏等环节,去年嘉陵区给该镇配套临海市的项目资金1320万元,建起冷藏库6000平方米,并购置智能化清洗、分级、包装线3条,还购置冷藏设施、冷却系统、风冷机组3套,以及1套烘干、加工设备。
除此以外,还有2021年利用临海市东西部协作资金1050万元建起了嘉陵区粮油及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该项目总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新建粮油及农副产品应急配送仓库4700平方米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起冷链物流库700平方米及购置相应冷链物流附属设施。
“这些项目分布在‘一江三河’三大产业板块上,兼顾了各类产业板块最需要的环节。当然我们还需建设更多这样的项目,东西部协作资金毕竟有限,但却是货真价实的雪中送炭,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下一步的锦上添花,更需要自身的努力和奋斗。”杜林说。
“农业社会化服务程度高低直接关系着一个地方农业现代化水平。”白磊说,要实现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跨越,必不可少的就是全域内构建起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项工作嘉陵区正在进行,3个社会化服务中心和若干社会化服务网点构成‘3+X’体系。”
3个社会化服务中心分别在大通、龙岭和七宝寺3个镇建设,由国企嘉陵区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和营运。X个网点即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在其余乡镇或村建立不同规模的社会化服务主体。目前,大通中心即将完工,另外两大中心还正在紧张建设中。
位于大通镇龙台寺村的嘉陵区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是最大的一个,因大通位于区域中心,交通便利。该中心总投资4900余万元,连续两年使用来自临海市的东西部协作资金共计2720万元,建成后将有烘干中心、冷链中心和科技中心三大板块。
烘干中心占地面积达2000平方米,12套智能化烘干设备已安装完毕,每套设备日烘干能力达16.5吨,12套日烘干能力近200吨。年可烘干油菜、小麦、水稻、高粱等粮油作物1.2万吨,至少可满足周边一至两万亩粮油种植基地的需求,烘干后可直接打包入库。
即将投用的冷链中心占地5000平方米,建有全自动水果分选线一条,水果清洗后按照大小、色泽、水分、糖分等标准进行智能化分选分级,可日分选水果80吨,每年可分选1万吨以上。6000平方米的冷藏库每年可冷藏6000吨以上水果,年增收600万元以上。
科技中心占地890平方米,将建设数字农业智慧平台、农业科技培训室、农产品电商平台、农业机械服务平台等,将对全区农业进行数字化管理,提供机耕机播、统防统治、产品销售等全程社会化服务。同时注册了“嘉临香”区域品牌,以示临海对嘉陵的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