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科院师生在实践基地听专家讲授葡萄种植技术。 谢志兵 摄
一方水土孕育一座大学,一座大学滋养一片土地。湖北工程学院是湖北省孝感市唯一一所省属本科公办高校,在立德树人的同时,也始终牢记社会责任,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作为湖北工程学院的传统优势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农学院)(以下简称“生科院”)利用学科优势,组织专业团队,把地方需求与高校优势相结合,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为孝感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注入了蓬勃力量。
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入侵形势严峻,加拿大一枝黄花、福寿螺等生物入侵本土,极大程度地威胁我国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前提,是要摸清底数,做到知己知彼。2022年4月以来,生科院抢抓机遇、主动谋划、积极参与,成立了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专家队,组织植物学、昆虫学、动物学、微生物学、资源环境等专业师生参与,承担了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孝昌县、孝南区等部分县(市、区)的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
2020级生物科学专业的李正祥是外来入侵物种普查队的一员,在教学楼里学知识,到大自然里做“作业”,对他来说,大三那年的暑假意义非凡。“我们白天跟着老师勘测、打卡、收集样本,晚上整理数据、记录日志、规划下一步行程,真的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李正祥说。
历经一年时间,普查小队科学设置了踏查路线上百条、建立关键踏查点约500个,设置不同大小的样方、样线6000余个,调查和统计加拿大一枝黄花、凤眼莲、草地贪夜蛾、美洲斑潜蝇、福寿螺等农业外来入侵生物100余种,为下一步制定防控措施、进行科学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科院的另一队师生将足迹遍布大悟的山野,只为追寻野菊花的倩影。大悟县的野菊花资源丰富、品质优良,中药材发展潜力巨大。为了保护珍稀的野生资源,学院积极行动,组织了一支来自地理信息、作物学、植物营养学、生态学、土壤学等专业的12名博士、教授组成技术攻关团队,并筹集近20万元经费用于野菊花前期调查和含量等相关指标的检测工作。经过近45天的野外调查取样,团队采集到大悟县全境的野菊花和土壤样品各121个,初步获得了大悟野菊花含量分布特点和高蒙花苷野菊花分布区域,为野菊花今后的开发利用之路打开了大门。
戴着小红帽,背着小木梯,提着各类农具,来自各个村镇的能工巧匠在一片苗圃里聚集。随着一声令下,选手们挥舞起剪刀,认真修剪着面前的枸骨树,仿佛在创造一件无与伦比的艺术品。这是今年四月湖北省孝昌县第五届园艺技能大赛的比赛现场,既有修剪、采茶、嫁接、起挖包装等技能比拼,又有盆景造型展示、美丽村湾评选等竞赛项目,形成了“举办一场、带动一片、影响全县”的规模效应。
比赛两年举办一届,每一届都有生科院师生们贡献的力量,郭晓帆副教授便是其中的“常驻”评委之一。“我们不仅会指导选手们园艺栽种技术,使他们成为技艺高超的‘绿色工匠’,还会帮助农户进行苗木产业规划,更好地建设新农村家园,让孝感苗木之乡的名片更加靓丽。”郭晓帆说道。与此同时,师生们也得以更全面细致地了解农民需求,发现实际问题,为开展科学性、针对性的科技服务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在赛场之外,学院病虫害绿色防控学科团队则奔忙在更为广袤的田野中。他们总能在第一时间赶往一线,及时给农民送上“锦囊妙计”,为农作物保驾护航。今年6月,一通来自安陆市洑水镇殷棚村农户的求助电话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听说桃树出现大面积病害,团队师生立马赶到现场实地“把脉问诊”,纠正了农户的错误栽培方法,传授了一系列桃树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
下田地、做科普、传技能、开“处方”,学院师生把农技“课堂”开在了田间地头,但听课的却不只是农民。双方互为师长、共同进步,让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传统的实践经验得到了充分交流融合。“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够将实习实践与创新创业、专业提升相结合,从理论知识走向实践,体会作为农科学子的精神和情怀。老师们也能在实践中获得科研灵感,解决现实问题,进一步为农民排忧解难。”郭晓帆说。
在生科院,师生们的成绩单并不只存在于纸面,如何帮助产业兴旺、百姓增收是另一份重要的“考卷”。“多年来,我们学院始终坚守初心,积极努力围绕孝感地区特色产业开展针对性科研工作,不断守正创新,将先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助力产业振兴的动能,持续擦亮孝感名片。”生科院副院长李长春表示。
“一河两岸八埠口,两块麻糖一杯酒。”作为当地传统特色小吃,麻糖一直是孝感的城市名片,蕴含着特殊的人文情感。但随着消费者的健康养生观念愈发深厚,对甜食的热情逐渐下降,国内麻糖的市场规模逐渐呈萎缩之势,扩展麻糖消费场景迫在眉睫。
爱吃糖的人少了,但新式饮品却一直是年轻消费者的“心头好”。生科院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学科团队的师生灵光一闪,能不能将麻糖从“吃”变成“喝”呢?于是,团队瞄准市场喜爱的气泡型、低糖型饮料市场,通过改进孝感麻糖的生产工艺,将总糖控制在每百克含3.6%至4.5%,创造性研制出低糖型的“液体麻糖”饮料。“我们目前研制的‘液体麻糖’主要分为无醇型和微醺型两种,无醇型有燕麦、可可2种口味;微醺型酒精度数低于3.8%,有百果香、青稞白、浑浊3种口味,能够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团队教师李纪亮告诉记者。
但这并不是生科院进行的第一次“麻糖革命”,早在2008年,学院就与孝感麻糖米酒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成功研究出麻糖去湿保鲜技术,克服了传统采用薄膜袋包装法气密性差的缺点,将麻糖的保质期由3个月延长到8个月,极大地延伸了产品的消费半径,让这份甜蜜得以传递到更多人的口中。
除了麻糖,米酒也是孝感的一项特色传统美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学科团队也为它注入了缤纷绚烂的新生机。利用孝感朱湖盛产地理标志性产品珍珠糯米的资源优势,团队师生积极开展技术研发,既解决了糯米酒发酵过程中原料淀粉利用率不高、酵母不耐酒精等问题,又针对当下市场趋势,打造出多种口味的杂粮型米酒和低度数果味型米酒,为产业转型升级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