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乳山市段家村经过整治后的山地已全部种上了玉米等作物。
山东省乳山市地处胶东低山丘陵区,有199公里的海岸线,耕地面积82.5万亩,可利用海域面积170万亩。立足由北向南呈台阶式下降的“簸箕”状地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乳山市逐步形成以花生、牡蛎、苹果等十二大特色产业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
近两年来,乳山市以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为抓手,统筹陆海资源,综合考虑战略地位、区域特征、产业特点和发展规律,围绕做大做强粮油、牡蛎、水果等主导产业,把建设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作为发展基础,以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集群发展为重要依托,着力推动种养方式变革,构建集种植、养殖、加工、收储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为筑牢“粮仓”打好基础。并通过示范区创建,初步探索出一条体现东部沿海地区特征、符合乳山市资源特点、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乳山市北部和东西两侧多低山,中南部多丘陵。发源于北部山区的乳山河和黄垒河两大河流向南流经低山丘陵区域汇入大海,沿岸形成冲积平原。受地形、地貌影响,境内形成了一些局部小气候区,造就了各具特色的名优特产产区。
“我们有耕地80多万亩,但其中80%都是丘陵山地。”在乳山市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主任孙乃军看来,因为地形地况及土壤条件不同,所以发展现代农业不能“一刀切”和“齐步走”,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模式、发展不同的产业。
在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中,乳山市立足传统农业产业布局,对产业发展进行了重新规划。“我们的产业规划既考虑了原有发展的基础,也体现了统筹发展、适度规模、可持续性等原则。”乳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段英鹏说,通过示范区创建,全市要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实现生产力优化布局和资源高效配置,推动建设“陆上粮仓”和“海上粮仓”,发展特色精致农业,建成服务全国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按照“全域布局、梯次培育、连片打造”的思路,示范区以境内两河流域为轴线,以板块式布局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提出保障粮食生产,大力发展以花生、苹果、大姜为主体的传统型产业,聚力突破以牡蛎、肉鸡为主导的潜力型产业,着力培育以茶叶、蓝莓、草莓为代表的高效型产业,构建协调互补、多点支撑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经过两年创建,目前全市粮油种植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升,其中小麦、玉米等粮食播种面积52万亩,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8万亩。苹果、大姜、牡蛎、蓝莓等产业初步形成基地支撑、片区带动、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格局。
乳山市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王琰介绍说,为高标准建设一批主业突出、规模适度、设施配套的现代农业和产城融合示范样板,示范区建成300亩以上特色农业园区93处,打造出海阳所牡蛎小镇、大孤山姜品小镇、崖子苹果小镇、夏村酒庄酒小镇等多个支撑点。
夏秋之交,玉米和花生为一块块丘陵山地涂上浓厚的绿色。在乳山北部崖子镇、午极镇、下初镇等生态高效农业功能区,苹果挂满了枝头,蓝莓迎来采摘的游客。而在南部蓝色经济复合功能区海洋牧场,吊笼养殖的牡蛎被一批批打捞上岸。
通过引进抗病抗旱新品种,并结合秸秆还田、深耕深松、适期及规范播种、氮肥后移等种植管护技术,徐家镇守强家庭农场今年100多亩小麦实现亩产801.3公斤,创下了威海冬小麦单产最高历史纪录。用农场负责人于守强的话说,“这个产量意味着我们的低产田向‘吨半田’转变大有希望。”
眼下,农田里小麦收割后播种的玉米已经长了约两米高。“这几年我们还在80多亩的花生种植中遴选全生物降解地膜,为在全市推广种植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于守强说。
其实,在守强家庭农场探索实践的背后,正是乳山市在示范区创建中,持续改进农业生产设施条件,推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试验示范的系列政策措施。
孙乃军介绍说,示范区创建以来,乳山市以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建立健全协调推进机制,统筹各类农田建设资金,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成方连片”的思路,形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合力。通过鼓励引导各类经营主体以园区化方式发展现代种养,对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形成强大的示范带动效应。
下初镇段家村共有2780亩耕地,但其中绝大多数是山坡地。村党支部书记段志宏说:“因地块碎小、坡陡,又没有田间道路,前几年很多土地都被撂荒了。”在示范区建设的推动下,段家村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将全村土地进行整合,优质地块留给村民,山地全部收入合作社管理,为彻底解决撂荒地提供了一套低成本、可复制推广的方法。
如今,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的1500亩山地经过土地整治,细碎的撂荒地已成为相对平整的梯田,玉米恣意地生长着。“通过土地整治和畅通道路,目前我们的山地已经全部实现了机械化,1500亩地只需要10个人来耕种。”段志宏说。
位于夏村镇黄村的胶东伯瑞蓝莓基地为设施基质高效栽培蓝莓探索出新模式。而立足建设“海上粮仓”,示范区新规划48万亩养殖基地,以牡蛎等主导品种为重点,建设艾格生物、龙汇、华信等规模化海洋牧场,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为海洋“生态疏养、减量增收”高质量养殖作出示范。
“经过种养环节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必须通过加工包装流通环节进入市场才能实现价值。”孙乃军说,“在通过示范区创建、统筹布局农业产业和提升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我们也针对产业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农产品精深加工滞后、缺乏精品名品、附加值较低的状况,通过集聚加工企业,着力推动加工业向原产地‘下沉’。”
示范区创建以来,乳山市一方面有计划地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有发展前景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另一方面大力培育金果食品、华信食品、中鲁果汁等龙头企业,扶持重点企业改造、扩建项目向示范区聚集,并鼓励大中型加工企业利用资金、技术、品牌、市场等优势,通过联合、兼并、资产重组等方式整合现有加工资源,提高企业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和网络化销售水平。
目前,全市已培育40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2家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主体、8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成1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和5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形成牡蛎、花生、苹果等10条农业产业链条。
乳山市金果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花生为原料的加工企业,目前花生收购签约覆盖了7万亩的种植面积,除加工烘焙类食品外,年压榨花生油消化花生原材料约1.5万吨。“通过前端品质控制,我们已实现将榨油后的花生饼粕全部生产转化为蛋白粉,这样饼粕的最终价格可比用于饲料增加近一倍。”公司董事长孙玉鼎说。
聚焦牡蛎产业延链补链,新成立的鼎呈鲜海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建成现代化的清洗分级加工生产线,在全流程智能化多级清洗的基础上,增加超声波深度无死角清洗。同时,生产线对牡蛎按克分拣后,采用低温驯化暂养技术和休眠保活技术,使牡蛎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率从原先的10%降低至2%。
乳山苹妃果蔬公司则在建有6000吨冷库的基础上,引进先进的苹果清洗、分级、包装生产线,并在出口和对接商超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线上销售,为乳山水果销售打开新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