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6版:版名:国际农业 日期:20230829
2023年服贸会举办在即,国际化率超20% 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首设智慧农业展区 中国援莱索托农业养殖培训班举办 中国热科院橡胶所赴老挝开展技术培训 立足“交汇点” 合奏“强农音” 我国与阿根廷农产品贸易未来可期 避暑景区接地气的“红色”风采 “老吴工作室”焕发乡村治理新活力 农业产业“统一模式”践行农村发展新路径 护航特色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006版:国际农业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2023年服贸会举办在即,国际化率超20%
· 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首设智慧农业展区
· 中国援莱索托农业养殖培训班举办
· 中国热科院橡胶所赴老挝开展技术培训
· 立足“交汇点” 合奏“强农音”
· 我国与阿根廷农产品贸易未来可期
· 避暑景区接地气的“红色”风采
· “老吴工作室”焕发乡村治理新活力
· 农业产业“统一模式”践行农村发展新路径
· 护航特色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08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立足“交汇点” 合奏“强农音”

——江苏“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十年答卷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陈兵 实习生 李晓晨

  

  

  立足“交汇点” 合奏“强农音”

  

  来自塞内加尔的留学生Beye Khadim Rassoullah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中国茶艺。 王海莉 摄

  翻开世界地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跨越陆地和海洋,在中国东部沿海交汇于一“点”,这里就是江苏。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时,亲自赋予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的明确定位,要求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为江苏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如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已十载,江苏“一带一路”建设硕果累累。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基础支撑,江苏农业领域的对外交流合作可圈可点、精彩纷呈。

  

  “两区”引领,农业国际合作行稳致远

  江河湖海汇聚,山川草木秀美。在中国乃至人类农耕文明史上,江苏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进入新时代,江苏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率先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征程。全省建设高标准农田5100万亩,两次受到国务院表彰激励;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5%,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71%,高出全国平均近1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11∶1……

  如何将经济大省和农业大省的发展优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江苏以入选全国首批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的连云港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和入选首批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试点的江苏—新阳嘎农工贸现代产业园为载体,积极培育优势特色产业,主动搭建农业国际合作平台,示范带动各地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开放型农业蓬勃发展。

  连云港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也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双向开放窗口和海陆枢纽。全市形成了以东海县为中心的粮油蔬果,以灌云、灌南县为中心的设施蔬菜(食用菌),以赣榆区为中心的海、淡水产和特色水果,以连云区为中心的紫菜,以开发区为中心的黄桃等多个出口产业集群。“十三五”期间农产品出口额达27.4亿美元、居全省第一。

  江苏—新阳嘎农工贸现代产业园位于坦桑尼亚新阳嘎省,园区内种植的棉花单产较当地棉农种植的高出3倍,生产的高端棉纱全部出口到中国及周边东非国家,为坦桑尼亚带来超过1500万美元/年的外汇收入。园区已构建起棉花种植、纺纱织布、印染制衣、棉籽榨油、棉饼饲料、农机推广、农技培训、物流服务全产业发展链条。

  在“两区”示范引领下,江苏已建设各类国家级、省级开放型农业载体近200个,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项目分别达147和55个,培育了邳州大蒜、如皋肠衣、兴化脱水蔬菜等一批江苏特色出口产品,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农工贸经济合作区、印度尼西亚吉打邦农林生态产业园等一批江苏境外农业示范园大放异彩。

  

  企业先行,“走出去”“引进来”双向发力

  “一带一路”沿线遍布着农业大国,农业资源丰富,为开展农业国际合作奠定了硬件基础。2016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推进落实国际产能合作《三年行动计划》,支持各类本土企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励在沿线国家和地区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带动农机、农药、种子、化肥等优势产能“走出去”。

  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首批、江苏首家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2013年其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号召开展外贸业务,常年出口杂交水稻、玉米、蔬菜等种子,其中杂交水稻种子年出口巴基斯坦、越南约500吨。

  随着用地、用工、生产资料等农业生产成本“地板”不断抬升,江苏在“走出去”的优势产业布局上更加精准,综合考虑国内外市场需求、当地资源禀赋等因素,重点围绕茧丝绸、棉花、农机装备、远洋渔业等领域,提前规划“一带一路”现代农业产业扶持发展清单。

  近年来,江苏对沿线区域投资领域逐步扩展到生产、初深加工、物流、仓储及销售等全产业链,投资方式也转变为内外衔接、组合发展。一方面依托“两区”,吸引中小企业入驻,另一方面依托大企业海外项目,让中小企业参与上下游产业链分工。

  为鼓励更多企业“走出去”,江苏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及时为企业提供法律、金融、技术、信息等服务。如企业可在“江苏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上查询最新的政策法规、惠企服务、境外园区等各类信息。

  截至2022年年底,全省纳入农业农村部企业对外投资信息采集系统的63家企业在境外设立73家子公司,累计境外投资额16.9亿美元,其中11家累计对外投资额超千万美元。

  除了“走出去”,江苏也注重农业企业“引进来”。位于苏州吴江区的卜蜂(中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卜蜂(印度尼西亚)集团在江苏的全资子公司,一期投资约2.3亿元,企业带来的不仅是规模投资,更有集团在动物饲料、畜禽养殖行业的前沿技术及动物营养经验。

  记者了解到,“十四五”期间,江苏将重点面向高效种养业、农产品精深加工、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等领域,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效益优的外资项目,同欧盟、北美、日韩等发达地区开展技术交流和引进。

  

  人才驱动,农业科创之花飘香丝路

  在“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中,江苏积极推动农业科技交流共享,打造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让农业科创之花飘香丝路。

  “江苏联合体”是全国首批农业对外合作科技支撑与人才培训基地之一,由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科研院(所、校)组成。2017年以来,“江苏联合体”已开展各类技能培训近180场次,培训学员8600多人,培养援外农技人员500名、沿线国家和地区留学生1100多人。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自2014年开始,先后招收10多个非洲国家的千余名短期国际学生,学习茶艺、园林、畜牧兽医等课程。常年举办各类来华农技人员中长期培训班,如赤道几内亚农渔林业综合开发研修班、肯尼亚职业院校教师农机维修培训班等。院长潘永圣介绍,学院计划今年联合更多农业院校及科研机构,共同组建“神农学院”联盟,打造中国农业职教国际品牌。

  在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的同时,江苏持续推进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业科研院(所、校)、企业之间的技术与信息交流,开展系列农业交流合作项目。肯尼亚是南京农业大学对非合作的重点对象,该校农学院与园艺学院联合申报的中国—肯尼亚作物分子生物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已育成粮用菜豆、高粱、小米等多个新品种,比同类品种普遍增产10%以上。

  江苏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李春阳作为中国援助柬埔寨第三期高级农业专家组农产品加工首席专家,与柬埔寨农林渔业部产业司共同制定了柬埔寨5-10年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帮助柬埔寨农林渔业部农产品与食品实验室完善了农产品安全检测手段和方法,协助柬埔寨农林渔业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农产品加工与食品安全生产技术骨干培训等。因为表现突出,李春阳获得了柬埔寨首次为外国专家颁发的农业贡献奖。

  不久前,澳大利亚驻沪总领事馆副总领事刘冰带队考察连云港农业,她表示,两地在渔业、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有着诸多互补之处,将力促双方企业在技术和商业上的合作。十年来,一幕幕合作共赢的场景,在江苏共建“一带一路”的大舞台上不断上演,讲述着江苏三农故事,引领着江苏高水平对外开放。精彩仍在继续,未来尤为可期。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