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3版:版名:综合新闻 日期:20230822
构建全产业链 奏响绿色牧歌 湖北建设动物疫病综合防控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 山西大同市举办第十届国际有机农业论坛 第九届北大荒大豆节暨“豆都”绿色食品展销会开幕 山东临邑县邢侗街道:葫芦·共富工坊绘就乡村“新农景” 图片新闻 青海互助县6000亩紫叶香笋喜丰收 真情实策引来更多返乡“新农人” 养殖缢蛏鼓起农民钱袋子
  0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构建全产业链 奏响绿色牧歌
· 湖北建设动物疫病综合防控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
· 山西大同市举办第十届国际有机农业论坛
· 第九届北大荒大豆节暨“豆都”绿色食品展销会开幕
· 山东临邑县邢侗街道:葫芦·共富工坊绘就乡村“新农景”
· 图片新闻
· 青海互助县6000亩紫叶香笋喜丰收
· 真情实策引来更多返乡“新农人”
· 养殖缢蛏鼓起农民钱袋子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08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河北承德双滦区:

真情实策引来更多返乡“新农人”

黄鑫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维福

  “这会儿正是闷棚的季节,你这两天要多领着专家对农户进行指导,提前做好准备,别耽误来年的种植。”在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偏桥子镇纳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草莓种植基地内,公司负责人沈海川正在精细安排工作。

  近年来,双滦区坚持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不断探索人才工作新方法,激励各类人才在农业产业发展中大显身手、大有作为。正是响应这一政策,沈海川才放弃留在大城市打拼的机会,选择返乡创业,成立承德纳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推行“企业+农户”合作方式,研究技术、拓展销路、增收创效,带着村民走出了一条实实在在的致富路。

  “双滦区的人才发展环境和产业扶持政策,吸引我回乡创业,让我能够通过所学专业技术带着乡亲们增收。目前,我们公司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模式,从自主育苗,将育出的种苗卖给合作农户,农户再把种出的草莓卖到公司,由公司进行分拣包装,销往全国,打造我们本土的草莓品牌。”对于公司的发展前景,沈海川信心满满。

  截至目前,已有200余户农户参加了这一合作,共销售草莓种苗200余万株,先后拿到了北京新发地、北京沃尔玛超市、上海新辉水果批发市场的供货资格,形成了从育苗到产出的一体化产业链,做到了种苗有保证、草莓有销路、农民有收入。

  “乡贤能人需要充分挖掘和定向培养,我们通过全面摸排,分别建立‘优秀青年’‘致富带头人’‘专业技术退役军人人才库’,共储备人才2594名。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交流,先后选派选调生32名、第一书记63名。在区管优秀专家评选活动中,评选农业水利专家3名,表彰30余名乡土技术带头人,为乡土人才鼓足干劲,为乡村振兴汇聚人才力量。”双滦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张素萍介绍。

  推动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一直以来,双滦区双塔山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引导各村挖掘人才资源,做好返乡创业人才服务工作,为返乡创业人员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推进乡村振兴。

  2020年,小元宝山村“的哥”李志国返乡创业,通过多方考察,谋划在村内成立合作社,打造香菇产业基地。村干部在了解他这一想法后,主动对接谋划,帮助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土地租赁、项目选址等问题。同年8月,李志国夫妇租赁25亩土地,投资500万元成立了承德市启星种植专业合作社,建造温控大棚14个、700立方米冷库1个,小元宝山村香菇产业基地初具规模。经过近3年的培育,小元宝山村香菇年产量已达30万斤,年销售额约150余万元。目前,香菇出口日韩,供不应求,李志国夫妇的香菇产业基地,已成为全区目前最大的香菇产业基地。

  “为保证香菇产量,我们从平泉市聘请技术专家对备料、杀菌、制棒、养护、采收等重点环节进行专业指导。同时,招聘本村数十名村民到大棚从事香菇养护和采收工作,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李志国说。

  据了解,为推动乡村人才集聚,加快人才智力成果转化,做好“土特产”文章,双滦区已相继出台“人才政策十条”“人才公寓管理办法”“人才帮扶清单”等政策措施,让越来越多熟悉土地、热爱土地的“新农人”,找到了更坚实的支撑和更广阔的舞台。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