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都山水相依,美景如画。 曹礼达 摄
“你从家里带来土鸡和猪肉,我从地里摘来南瓜和辣椒,大家齐动手,村里‘厨房达人’掌勺,做一桌农家菜,村民和游客举杯同乐……”近日,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聂家河镇王家坪村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连心家宴”活动。
殊不知,现场的20多名游客是王家坪村党总支书记李苹通过“村情直播”吸引进来的。作为一个藏在大山里的小山村,资源匮乏,村民收入来源不多。李苹主动学习,通过网络直播为农副产品找销路。从今年5月抖音开播至今,李苹已拥有粉丝2万余人,累计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7万余元,吸引到村游玩的游客近300人。随着游客的增加,村里也诞生了第一家超市和第一家农家乐。这不禁让人感觉到,宜都基层组织中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活力。
近年来,宜都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为契机,大力加强区域化党的建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推动高质量发展。
走在宜都社区、乡镇和村落,处处涌动着探索实践的热情。这股火热劲头让宜都基层组织功能整体提升,城乡基层治理持续深化,群众首创精神有效激活,共同缔造出一个个群众幸福样板。
党支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宜都市总结五眼泉镇弭水桥村“磁铁”支部创建经验,宣传推广“磁铁”支部“六个一”工作法,通过建立“磁铁”支部、“五强”书记评价标准体系,完善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评价指数,引导各基层党组织对标创建。全市共评选命名表彰38个“磁铁”支部、76名“五强”书记。
持续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提升行动,严格落实强村带弱村、企业联村等“六合一”帮扶机制,27个软弱涣散村实现进位升级,亮家垴村、油榨坪村等12个村由后进村蝶变成先进村。
“集体经济稳定收入达到50万元/年,我们的村民就可以分红,这也是我的承诺。”枝城镇钟家冲村党总支书记曾宪平掷地有声,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就能让老百姓受益更多。
钟家冲村人口1500人,耕地面积2400亩,是一个“体格”较小的农村,以柑橘种植为主。因柑橘的品种所限,加之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大部分农户的土地产出非常低。
谋发展必须做强产业。曾宪平带领村民因地制宜实行产业化、规模化种植,在半丘陵地发展特色小水果,平原地发展优质水稻。先后流转低效地、抛荒地近1000亩,由合作社或大户管理经营,村集体负责做好土地流转和协调管理,每年可收入10万元,流转农户每年平均可增收3000元。
“农户不但每年有流转费用,还能在合作社务工增加收入,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好事。”曾宪平说,种植的小水果和优质水稻不仅创造了经济价值,还能美化乡村,吸引游客旅游。
“壮大村集体经济,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是关键。”宜都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曹建杰介绍,宜都建立了区域性党组织15个,选派82名优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累计将32个集体经济薄弱村纳入“三类村”挂牌整治,动员72名懂经济、善管理、爱农村、讲奉献的优秀人才回村担任党组织书记,推动多重资源力量下沉,齐心筑堡宜都,共同缔造幸福生活。2022年,全市127个村级组织经营性收入过30万元的75个、占比59%,其中过百万元的10个,过500万元的两个,真正把党建优势转化为了集体经济发展优势。
陆城街道清江社区原江家大堰、农业局宿舍、法院宿舍等在内的6个相邻小区,共有房屋15栋,居民219户,大部分房屋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以前,道路破损严重,时常还会出现雨污水管道堵塞的情况,区域内停车场、健身器材、照明路灯等公共服务设施严重不足,改造迫在眉睫。
为破解老旧小区空间狭小的现实难题,充分利用好“微空间”,主管部门和社区提出了“化零为整、共同缔造”的改造思路,计划将片区内原有6个小区的独立围墙进行拆除,整合成为一个大空间,新增的可利用空间,可有效化解因场地狭窄造成公共服务设施无法布置,以及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等突出问题。
为了让“六合一”的改造方案尽快得到片区居民的认可,社区网格员对区域内的219户居民逐户宣传改造政策,解答群众疑点问题。先后组织召开了10余次的方案论证会,充分吸取小区居民的改造需求和改造意愿,最终一致认可“六合一”的改造方案。
如今,小区改造完成后,为群众腾挪出了2400多平方米的可利用空间,在这些空间上,规划了125个车位,70平方米的车棚,5套垃圾分类设施,以及1720.4平方米的绿地,社区面貌焕然一新,群众一片称赞叫好。
在基层,群众参与才能把好事做实,做到群众心坎上。宜都基层党组织坚持共同缔造理念,打造基层治理现代化“宜都样板”。创新搭建“围楼夜话”“廊桥家话”等群众议事平台,广泛开展“项目怎么建·大家商量办”“设施怎么管·群众说了算”等系列活动,引导党员、乡贤能人、能工巧匠等骨干力量深度参与共同缔造活动,激发群众出资出力、投工投劳、让地让利,共建幸福家园。
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全面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同频共振、融合共赢。宜都市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创新型县(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国字号”荣誉,成为全省唯一入选2021年度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县市,在赛迪顾问治理能力百强县中,位列全省第1、全国第43位。2022年,生产总值突破900亿元、同比增长8%,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持续进位,从2016年的第87名攀升至今年的第6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