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6版:版名:种业振兴 日期:20230809
国家西甜瓜中期库举办优异种质展示与公益共享活动 图片新闻 牧草“苏特”燕麦新品种试种成功 多品种火龙果丰收 把津门特色优势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好 坚守初心 勇挑普查重担 敢当“领头雁” 甘为“孺子牛”
  006版:种业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国家西甜瓜中期库举办优异种质展示与公益共享活动
· 图片新闻
· 牧草“苏特”燕麦新品种试种成功
· 多品种火龙果丰收
· 把津门特色优势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好
· 坚守初心 勇挑普查重担
· 敢当“领头雁” 甘为“孺子牛”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08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坚守初心 勇挑普查重担

——记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副研究员蒋礼玲
青海省农业农村厅

  蒋礼玲,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工作单位是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复份库,主要从事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作为青海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系统调查项目的负责人,近3年来她与团队成员赴11个县开展系统调查,抢救性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892份,其中有古老、优异和濒临灭绝的种质资源共计29份。

  作为青海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技术专家组成员,她赴全省各市州进行资源普查培训和现场指导累计15次;作为青海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工作办公室成员,接收33个普查县征集的资源,对每份上交的资源实物、清单、标签等进行一一核对,并对不合格资源及时进行反馈,保证了青海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翻山越岭,深入农户

  “阿奶,你们家里种着些啥庄稼”“阿佳,你们家有没有上年份的旧种子”……这是蒋礼玲收集资源时常用的青海话或藏语开场白。

  为了顺利完成资源的摸底、收集工作,面对繁重的普查任务,她毫无怨言,带队跑遍了11个县(市)45个乡镇的109个村落。只要看到农户家大梁上落满灰尘的袋子,总会忍不住问一下;经过老乡家门口的菜园子时总要忍不住多看几眼,想着里面有没有“宝贝”。查阅资料,寻访老农,深入农户,用一口流利的家乡话和老乡唠家常,蒋礼玲一直在“寻宝”的路上。

  青稞是青藏高原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借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的契机,蒋礼玲带队对青海高原尤其是果洛玉树等藏族同胞聚居地的青稞进行了针对性收集和“抢救”。在玉树州囊谦县收集到的38份青稞资源中,有3份黑青稞种质都至少有百年种植历史。

  从青稞在雪域高原种下的那一刻起,青稞糌粑就和藏民族的生活连在了一起。藏家人将青稞炒熟研磨成粉制成糌粑,随身携带,以便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即便现在,藏家人的早晨,也是从一块青稞糌粑开始的。逢年过节,祭祀时的贡品少不了青稞,青稞糌粑和青稞酒被用来招待尊贵的客人。香达镇前多村布吉南加手捧着黑油油的若荞黑青稞说:“这份黑青稞从我爷爷的爸爸那会儿就开始种了。”布吉南加希望科研人员在收集和保存的基础上,将这个古老的黑青稞品种进行开发研究,为囊谦县黑青稞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克服困难,应收尽收

  除了民和、循化外,其余11个调查县区平均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其中海拔3500米左右的县就有5个。路途遥远,高寒缺氧,如遇下雨,道路泥泞湿滑,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路。蒋礼玲与向导、队员一道,背着资源包,一路跋涉。最让他们难忘的是,2022年8月在果洛州班玛县灯塔乡收集资源的路上,他们遭遇了多年罕见的特大暴雨,好几次与山上滚落的石头“擦肩而过”。

  个别老乡不理解、不配合,蒋礼玲就用耐心和笑脸去感动他们,不厌其烦地用家乡话为老乡讲解资源普查的重要性,最终得到老乡的配合和支持。下乡入村的日子每天都是披星戴月,大饼榨菜成为他们下乡吃饭的标配,饿了就简单吃一口,吃完了继续拜访下一户老乡。

  在玉树州囊谦县、果洛州班玛县开展普查工作时,语言沟通存在很大的障碍,普查队员们吃了不少闭门羹后,每到一个村就找当地会藏汉双语的群众作为翻译兼向导,保证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经过普查队的辛勤工作,基本摸清了青海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家底,有效收集和保护了珍稀濒危资源,达到了应收尽收、应保尽保的目的。为了一粒粒小小的种子,蒋礼玲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资源普查的初心和使命,砥砺前行,继续在这项基础性、公益性、长期性工作上勤耕不辍。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