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3版:版名:综合新闻 日期:20230808
北京把灾后重建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 村支书带头 大水中救出千只羊 黑龙江尚志市迅速迎战全力救灾 不一样的赛场,一样的拼搏精神 图片新闻 大陈村“逆袭”记 广西加快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发展 城乡融合看鄂州
  0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北京把灾后重建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
· 村支书带头 大水中救出千只羊
· 黑龙江尚志市迅速迎战全力救灾
· 不一样的赛场,一样的拼搏精神
· 图片新闻
· 大陈村“逆袭”记
· 广西加快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发展
· 城乡融合看鄂州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08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大陈村“逆袭”记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

  地处浙江永康市的历山风景旖旎,山脚下有个村庄名叫大陈村。走进村口,400多岁高龄的陈氏古祠和荆川古桥映入眼帘,比它们更年长的古樟树枝繁叶茂。古村落有新姿态,历史感与现代感碰撞,置身其中,别有洞天。如今,特色民宿、咖啡店、书吧、印染坊……是这些老房子的新名字。

  过去的大陈村可不是这番景象。因为地处偏僻,老百姓只能靠刨地求生,以种植葡萄和毛芋等农产品为主,效益比种稻子稍好些,可由于销路有限,好货难卖高价,还不免陷入滞销困境。老百姓收入不高,村集体经济更是穷得叮当响。

  “逆袭”缘于“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让大陈村开始从历史中“掘金”。当时,浙江已有不少地方开始发展特色民宿,村“两委”干部讨论,能不能也以此为鉴。可说实话,村里的老房子虽多,却大多是空心房、危旧房,还有废弃的猪舍牛舍,既无多少文物价值,也非名人故居。还没开干,冷水一盆盆浇来:开了民宿,谁来住呦!

  老百姓没信心,村里的党员干部就先带头干。2015年,首批7家民宿开门迎客。在建设初期,大陈村党支部书记陈建伟就有自己的思考,发展旅游业,并非简单把城市业态照搬照抄,而是得彰显独特的个性之美。因此他倡导,先从“把村子扫干净”入手,不搞大拆大建,转而微改造、精提升,依托原有的风貌特色做文章。

  这样的理念引来了同道中人。2016年,永康市第一家主题精品民宿大陈“铜院里”横空出世,其前身原是三幢荒废多年的土坯房和猪圈,摇身一变,成了以“铜”元素为主题的生活空间,充满创意色彩。光听咖啡吧取名“悟能吧”,“五金”雅集展厅冠以“悟净坊”,诙谐幽默,又让人一眼动晓其“前身”。

  真正让大陈村一炮走红的,其实不止民宿,而是一个厕所,陈建伟称之为“第5空间”。前四个空间依次为:家庭空间、工作空间、休闲空间和虚拟空间,这里则作为公共空间。缘何走红?只见其外观古色古香,一幢青砖小楼,院内水潭清澈,还有锦鲤畅游,厅中悬挂中式宫灯,置以老式桌椅,谁能想到是厕所!

  可它又不只是厕所,竟然能购物。在这里五金工艺品、书籍、染布、手工包等琳琅满目,还能上网、休闲、阅读和休憩。别的地方,公厕养护需要钱,这里“以商养厕”,不仅不花钱,还能月入几千元,成了个“旅游景点”。

  有了人气后,再来鼓励老百姓参与创业创富,自然是水到渠成、事半功倍。村里因势利导,为了让风貌更协调,也避免同质化竞争,先统一从老百姓手里租来农房,再招揽有实力、懂经营的投资商进行修缮和经营,先后打造出“创匠工坊”、“舜耕巷”休闲娱乐、“临水街”等16种业态。

  老百姓干啥?配套餐饮和住宿,还有提供农特产品。目前,全村已有近80户村民当起了民宿老板,100多处闲置资源得以盘活。当地还组建起“悠游大陈”农旅融合式“共富工坊”,以工坊经济“水涨”带动农民收入“船高”。去年,大陈村年旅游人次近50万,全村80%农户从事民宿旅游及相关产业,拥有民宿43家,各种业态经营总收入达3000多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0万元以上。

  一村富不算富。本身从发展旅游而言,单村资源有限,因此通过党建联建机制,周边荆州、塘头、石雅等村资源也被纳入其中,并整合附近盘龙谷、虎踞峡等景区优势,变“单兵推进”为“组团作战”,带动周边农村集体经济村均增收10多万元,逐步形成互利互惠、共治共享的农村发展新格局。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