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5版:版名:三农论坛 日期:20230805
发展数字经济,赋能农民工就业 发挥科技创新动能 提升盐碱地综合利用水平 涉农高校要注重强化耕读教育 乡村振兴背景下渔文化的当代价值和保护传承 持续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发展内生动力
  005版:三农论坛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发展数字经济,赋能农民工就业
· 发挥科技创新动能 提升盐碱地综合利用水平
· 涉农高校要注重强化耕读教育
· 乡村振兴背景下渔文化的当代价值和保护传承
· 持续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发展内生动力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08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发展数字经济,赋能农民工就业

史晓红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农民工是重要的就业群体,确保近3亿名农民工高质量就业,事关广大农民工切身利益和民生福祉。数字经济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对促进就业发挥着越发重要的作用。

  

  数字经济赋能农民工高质量就业的形式

  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发展数字经济有助于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促进教育资源普及,提高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其就业能力。新发展阶段下,对劳动者的经验、技能和知识要求更高,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和就业能力,才能有效增强农民工就业竞争力。当前,网络平台持续涌现,个性化、精准化的智能推荐和海量数字化教育资源,为农民工学习提供技术支持。依托数字化知识易获取性,农民工能以较低成本使用线上教育平台,提升专业技能素养,增强就业核心技能和素质。

  拓展农民工搜寻就业信息渠道。首先,对农民工而言,实现就业首要问题是选择何种渠道寻找工作。数字经济背景下,基于大数据与各种算法的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就业场景,各类专业求职网站、就业信息平台为农民工提供大量可供参考的就业信息,增加农民工就业选择。其次,数字经济拓宽了信息沟通渠道,有利于降低雇佣双方匹配成本。依托线上平台,农民工能更方便地与用人单位交流,获取工作岗位信息,有效提升人岗匹配效率。第三,依托线上就业平台,农民工能够实时了解就业市场变化,获取工作岗位要求、工资福利、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就业促进政策等信息,为用人单位与求职者双方信息畅通创造可能。

  优化农民工就业结构,改善其就业质量。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打破传统就业边界,就业形式日益多元化。基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产生的新产业与新业态创造了多种新兴就业岗位,农民工就业随之呈现多种可能和形式。例如,直播电商、线上客服等,为农民工提供大量可供选择的就业岗位,促使农民工就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此外,数字经济有利于破除劳动者就业壁垒,优化就业选择。数字经济虽以数字技术进步为基础,但由此产生的就业岗位大多仅要求劳动者会使用便捷软件,并不需要其对数字技术有充分理解和把握,因此也适用于农民工。

  激发农民工创业活力。创业是经济增长重要源泉,更是吸纳农民工就业的重要途径。具有普惠性的数字经济可以有效降低创业门槛,一些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农民工能以较低成本创新创业,其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也为周边群体发挥示范作用,有效地提升其他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同时,农民工群体普遍存在资金约束、管理经验缺乏等问题,创业过程存在较高交易成本,农民工可能因成本过高而放弃创业,或即便选择创业也因面临资金约束而影响创业绩效。数字普惠金融实现服务对象下沉和多元化,改善被传统金融机构排斥群体的金融服务可得性,助力农民工突破创业资金门槛。此外,数字经济为农民工高质量创业、就业创造条件。凭借数字化管理软件,创业过程中农民工能有效降低协调成本和内部管理成本,提高组织运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依托互联网数字平台,农民工能够快捷获取信息,提升形势感知、科学决策和风险预警能力。

  

  多措并举发挥数字经济对农民工就业的促进作用

  加快部署农村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进一步降低数字技术应用和使用成本,增强数字技术在农民工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应注重不同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薄弱地区提供充足财政支持,针对性开展落后设备更新换代。降低农民工运用互联网和获得数字技术应用门槛,使其既“上得了网”,又“用得起网”,让农民工在运用数字技术过程中充分享受机会平等。

  完善农民工劳动就业数字平台搭建。积极倡导建立招聘信息丰富、咨询服务多样、知识技能培训便捷、切实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数字化就业服务平台。统一规范行业标准,对高质量就业信息进行系统整合,避免农民工群体遭遇“就业陷阱”,实现高质量就业。加强数字平台治理,对经营主体进行培育,鼓励其探索数字平台服务质量提升机制,开放社会主体参与平台秩序维护,实现市场供需匹配。鼓励并督促大企业提供优质就业帮扶服务,推进数字资源高效流通,建立可持续的数字化就业服务市场。积极推进中老年群体数字化辅助技术研发和应用平台,帮助不同年龄农民工更好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就业质量。

  加强农民工数字素养培育与技能教育。确保农民工就业培训资金投入,督促劳务派遣单位、业务分包单位及时针对农民工开展数字实用技术和创业培训。丰富数字就业培训内容,引导农民工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生态,提高农民工数字化工作能力。遵循数字经济发展规律,针对不同行业类型、不同年龄农民工开展顶层设计,消除获得数字信息不平等问题,提升农民工数字素养。开发和创新数字技能类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为数字经济赋能农民工就业、构建良好的就业格局创造条件。

  健全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体系。数字经济背景下,就业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同时对传统雇佣关系产生冲击,农民工面临潜在工作强度大、超时工作、权益模糊、福利保障滞后等难题。需进一步健全以财政社保资金为主的政策保障机制,优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设置、扩大社保覆盖面,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与此同时,应加强重点行业就业监管,扎紧用工管理制度篱笆,夯实根治农民工就业难点、痛点的制度基础,为农民工高质量就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营造良好创业环境。简化农民工创业申请流程,设立农民工创业风险补贴基金,提供专项小额信贷,降低贷款门槛,设立针对农民工创业的服务机构。制定激励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民工创投领域,使创业投资更好地对农民工创业起到支持作用。搭建创业信息交流平台,向农民工创业者提供与创业典型人物接触和学习的互动机会。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