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道路干净整洁,房前屋后树绿花红,走进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运乡便文村,映入眼帘的处处皆是清新宜人的景色,这些都得益于党建引领乡村治理。
前不久,这个地处海南中部鹦哥岭南麓半山腰的红色村庄异常热闹,来自琼中全县机关单位和各乡镇的党员齐聚在便文村的大榕树下,学习浙江“千万工程”成功经验,观摩便文村发扬红色革命精神抓党建工作成果,积极探讨全县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发展模式。
在便文村每家农户门前,都挂有一个“乡村治理积分制公示牌”,上面写着今年1月-5月的积分数和评选情况。
“自积分制实施以来,兑换过很多次商品,今年最近一次是凭97分兑换的花生油和酱油。”便文村村民王海妮和记者分享她的收获。在她看来,实施积分制是便文村开展乡村治理的有效举措之一,也是便文村乡村环境发生可喜变化的重要抓手。
随着积分制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便文村党员干部在积分获得渠道上有了更多的想法,不仅将打扫环境卫生计入积分,还将产业发展、教育、生态保护等方面纳入积分制,逐步形成“党支部+协商渠道+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力量”的“1+1+X”模式,有效激活了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近年来,我们主要通过党群联动、共建共治、持续发力三大举措,擦亮了乡村振兴新底色。”什运乡党委书记林德影介绍,首先,持续深化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坚持党建引领,党组织和党员带着群众一起干,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得到加强,逐步实现从“要我美”到“我要美”转变。其次,践行新发展理念,持续推动美好环境共建共治共享,着力培育乡村文明,进一步养护了乡村颜色、更擦亮了什运乡乡村的底色,实现从“颜值美”到“内在美”。此外,还聚焦重点、持续发力,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延伸放大治理效益,切实把人居环境提升成果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从“一时美”到“长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