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北方小麦开始收获、南方水稻开始种植的芒种时节,6月6-8日第七届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新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浙江庆元县举行,中日韩三国科学家共同就引领东亚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走向更高水平发展进行了广泛探讨,分享了彼此成功经验、做法,提出进一步深化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交流与合作,为国际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推进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今年的相聚不同寻常,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会(ERAHS)成立十周年,历经三年疫情,中日韩三方再启新一轮面对面的探讨交流合作。
开幕当天,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秘书处官员远藤芳英通过视频对大会成功召开表示祝贺,建议各遗产地尤其是学术界,要收集和整合更多的GIAHS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并表示将积极支持保护和发展活动,使更多国家的GIAHS项目地之间开展更广泛的合作,促进世界范围内GIAHS保护发展。
“2002年由粮农组织发起的GIAHS计划的初衷是为了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因为工业化农业发展中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和塑料制品,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好的农业生态循环模式可以提升我们的生存环境”,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会顾问、日本地球环境战略研究所理事长武内和彦在主旨报告中说,“中日韩三国农业文化遗产占了世界的一半,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会搭建的合作交流机制也已10年,到今天我们三国科学家以及相关人员对于一起合作的热情还是不断高涨,我们三国文化共同点基本一致但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相互学习交流对整个东亚地区农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质量都有了提升,其中中国对GIAHS的构建是最为完善的,对于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的影响、效果也是最好的。当下3个国家要做的是扩大视野共同发展才是最重要的。对此,武内和彦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世界环境承受已经到了极限,很多专家的研究偏向于自己熟悉的课题,我们要做的是加强农业文化遗产整个领域的科学研究并从中提炼出好的发展模式,这样有利于全球可持续发展。”
“此次参会大家都很踊跃,韩方参团人数达到新高。”说起东亚三国合作交流10年,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会共同主席、韩国协成大学荣誉教授尹源根告诉记者,如今交流活动早已从最初的介绍转变为高水平研究推广,内容更广泛、更丰富也更有针对性,成果是从量到质的变化,“我们今天能有这个交流合作平台,得感谢中国,感谢闵庆文主席。”尹源根说,2013年8月27日,韩方邀请中日专家到济州岛进行研讨培训,那时中日两国都已有GIAHS项目,韩国有两个项目还在评议中。是闵庆文和梁洛辉交流时,意识到中日韩在农业起源与发展、农业类型与技术、农耕文化与习俗等方面相近或相似,有必要建立三国之间的交流合作机制。随后与一同考察的日本武内和彦、中村浩二、永田明,以及韩方专家进行了交流,大家积极响应。闵庆文向时任粮农组织GIAHS指导委员会主席的李文华汇报,促成当天晚上就举行了一个简短仪式:闵庆文、梁洛辉、永田明、朴润镐分别用汉语、英语、日语和韩语宣读成立“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会(East Asia Association for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简称ERAHS)”的倡议,并约定两个月后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并正式宣布成立。10年来通过ERAHS机制,探讨了很多保护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尹源根表示,“特别是中国提出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的保护与发展思路,让遗产地农民真正受益和不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经验做法非常珍贵,我们受益匪浅,中国引领发展GIAHS的作用毋庸置疑。”
回忆起10年前发起这一倡议的初衷,闵庆文依然激情满怀,他对记者说“我们三方后来向各自所在的单位、国家有关主管部门进行了汇报,并得到了支持。2013年10月22日,在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确定了工作思路和组织架构,聘请李文华院士和武内和彦担任顾问,由我和中村浩二、尹源根担任共同主席,每年召开两次工作会议和一次大会,三国轮流承办,承办国专家担任执行主席和执行秘书长。”2014年4月,在中国江苏省兴化市成功召开了第一次大会,随后分别在日本新潟县佐渡市、韩国忠清南道锦山郡、中国浙江省湖州市、日本和歌山县南部町和田边市、韩国庆尚南道河东郡成功举办了5次大会。参与人数不断增加,交流领域不断扩大,这种合作既包括不同专业领域科学家之间、遗产管理者之间、遗产保护与利用之间的“横向合作”,也包括科学家、管理者、保护者之间的“纵向合作”,形成的科研成果很快就能在三个国家遗产地共享,给三国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科学研究、经验交流、服务地方的平台,有力促进了许多地方遗产申报和保护工作,强化了遗产地管理人员和居民对于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和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为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作用,得到了粮农组织以及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受大会邀请,中科院院士于贵瑞就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网络化作了主旨报告。他说20年来随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事业快速发展,有关科学论文不断快速增长,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已经成为科学研究领域一个新的学科方向。而当下,在自然科学领域,特别是在地学资源环境领域的研究,已从过去的清查、普查或者是案例的调查研究,逐渐走向了网络化的一个新时代,这对于提升农业文化遗产研究水平有借鉴意义。
如何引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走向一个更高水平的发展?于贵瑞提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需要更加广阔的视野。“开展共同兴趣的科学问题的网络化研究,是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流工作范式。”能不能把这样的一个工作范式推广到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中?就我们东亚地区或者说中国国内,或者是在全球尺度上,能否基于大数据时代下全球或者区域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工作,形成一个有效的合作网络?“畅想一下,在这个合作网络下,大家共同来探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方法和社会实践,实现共同完成信息的采集、保护的实践、知识的融合和对农业文化、农业文明以及社会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这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如果把这样观测研究台站在国家层面、在洲际层面甚或在全球层面进行高度融合,必将形成引领未来世界科学研究综合交叉领域的强大基地。”
未来能否共同构建服务于农业文化遗产科学研究的东亚地区的网络平台?于院士表示,秉持并遵循开放共享、规范运行、合作共赢的理念,将社会、文化、经济、生态和科技知识进行高度的融合,形成农业文化遗产相关的资源、信息共享,如此才能真正地把数据信息采集、保护和实践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可以更好地服务东亚地区农耕文明的传承和保护。利用这样的系统,开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技术和示范模式的推广工作,可以形成亚洲地区为主干力量的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平台,为世界作出新贡献。
走过10年,在世界香菇之源浙江庆元召开的第7届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大会,来自中日韩的200多位代表,围绕“保护农业文化遗产 促进食物系统转型”主题,通过4个平行论坛、两个边会,开展研讨。
日本农林水产省农村环境保护办公室主任TERASHIMA Tomoko报告了近年日本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经验。从2011年至今,日本有13个GIAHS项目,还有24个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日本根据本国国情,增加有针对性的农业文化遗产标准,如应对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变化的弹性、多样主体的参与及推进发展农业、加工业、旅游业的6次产业的潜力等。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明显,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了遗产地居民自信自豪感和经济发展。在农业文化遗产地,日本也面临人口老龄化、人才稀缺等问题,为此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如成立应援团、专门组织,出台了相关激励政策,来提高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认知度,在小学、中学普及农业文化遗产知识,从国家层面制作农业文化遗产动画以便于小学生了解,民间还有自己组织的一些独特活动。
ERAHS共同主席、韩国协成大学荣誉教授尹源根报告了韩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最新进展。目前韩国有5个GIAHS项目,还有25项国家农业与渔业遗产。对遗产地政府,国家给予3年的保护和治理的支持,地方政府可以进行小规模商业运作,所需要的经费通过国家农业或渔业部来进行补贴。3年后,后续的一年,可以应用其中的一部分,作为50%的人力费用补贴,通过这种方式,把农业文化遗产与农村开发政策有机结合,促进了农村发展。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ERAHS执行秘书长焦雯珺向大会报告了近年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进展。目前中国有19个GIAHS项目、13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政府充分认识到农业文化遗产对于可持续发展对于农民增收和提高生态服务功能的意义,在2019年和2021年,举办了中国-FAO南南合作GIAHS能力建设培训班,促进了更多国家加入GIAHS保护行列。遗产保护离不开年轻人的传承,南京农业大学新增了文化遗产专业,致力于培养遗产保护复合应用型人才。2021年中国农业大学启动了农业文化遗产研究青年学者计划,2022年粮农组织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合作,开展了相关研究生课程。此外,很多的遗产地都组织了研学和研修活动,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训,加强对农业文化遗产的认知。
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产品开发、遗产地可持续旅游与文化传承、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多方参与、遗产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4个主题开设的4个分会场,聚集了日本、韩国、中国的24位专家、学者、官员,就各自研究和实践中的经验做法,与各遗产地代表充分分享、面对面交流、深入探讨。
就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前沿话题以及国家公园与地方社区发展两个话题,则是以更加开放的边会形式,邀请了来自中日韩三国12位青年学者,就各自的研究、发现,与各遗产地代表分享,面对面的深入交流探讨。
交流互鉴,在比较中发展,在合作中共赢。
截至目前,全世界74个GIAHS项目中,有37个在东亚三国,其中中国19个,日本和韩国分别有13个、5个。10年来,由中日韩三方政府支持、科学家主导的ERAHS给三国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科学研究、经验交流、服务地方的平台,推动着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ERAHS十年的交流与合作,印证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新程已启,交流合作的步伐将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