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1版:版名:要闻 日期:20230424
“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岳阳担当 学习调研一体推进 制度机制贯穿始终 李强主持国务院第一次专题学习 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在杭州举办 12.51亿元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下达 农业农村部部署做好大风降温强降雨天气防范应对工作 新提法要能解决真问题 农业农村部派出工作组深入小麦主产区指导病虫害防控和“一喷三防” 图片新闻
  0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岳阳担当
· 学习调研一体推进 制度机制贯穿始终
· 李强主持国务院第一次专题学习
· 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在杭州举办
· 12.51亿元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下达
· 农业农村部部署做好大风降温强降雨天气防范应对工作
· 新提法要能解决真问题
· 农业农村部派出工作组深入小麦主产区指导病虫害防控和“一喷三防”
· 图片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04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岳阳担当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志华 王艳 余瑶 梁嘉伟

  暮春时节,洞庭湖畔,岳阳楼下,草长莺飞,春意融融。站在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华龙码头极目远眺,渚清沙白,芦苇萋萋,飞鸟穿梭于水天之间,留下一抹抹灵动的身影。

  对于岳阳来说,华龙码头的意义非比寻常。5年前的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乘船考察长江,从湖北荆州石首港登岸进入湖南,第一站便来到华龙码头。总书记通过巡护监测点的实时监控,察看了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状况,勉励大家继续做好长江保护和修复工作,守护好一江碧水。

  殷殷嘱托,言犹在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定调领航。5年来,贯彻践行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重要指示精神,岳阳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迎着明媚的春光,记者走进这座集名山、名水、名楼、名文于一身的历史文化名城,探寻其守护一江碧水、万顷清波的实践之道。

  

  牢记总书记嘱托,胸怀“国之大者”,坚决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政治责任,建章立制强保障,全域治理一盘棋

  长江出巴蜀入荆楚,在湖南蜿蜒163公里,唯独“偏爱”岳阳,全部岸线均在岳阳境内;“长江之肾”千里洞庭,一半以上的水域也分布在岳阳境内。大江大湖在此交汇,岳阳几乎是一座建在水上的城市。

  因水而生,也因水而兴。历史上,岳阳得通江达海之便,航运物流发达、石化实力雄厚。如今,步入新时代的岳阳正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往前看,地处长江经济带与京广铁路线经济带交汇处,受武汉经济圈、长株潭经济圈双重辐射带动,区位、港口、开放优势明显。往后看,传统主导产业在带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给长江沿线带来生态环境压力,迫切呼唤转型扩容、创新升级。对比看,尽管近年来岳阳GDP总量常居湖南第二位,但与榜首长沙之间差距明显,仅为其1/3。

  “一寸岸线一寸金”。随着长江经济带战略深入实施,岳阳如何抢抓黄金机遇期,利用独特的岸线资源打造竞争优势、发展胜势,在高质量发展中再上一层楼?

  根本之策在于坚持新发展理念。“岳阳坚持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不断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和对外开放新优势。”岳阳市委书记曹普华表示,大江大湖是岳阳发展的最大优势,也是岳阳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责任,岳阳牢记总书记嘱托,胸怀“国之大者”,坚决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政治责任,以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总揽,切实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生共赢。

  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不仅事关生态一域,更关乎发展全局,必须树立上下一盘棋的观念。岳阳市委、市政府加强顶层设计与机制保障,市级层面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行统一监督管理,各县市区均参照成立相应机构;出台《岳阳市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等多部生态环保类地方性法规,构建“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权责一致、终身追究”的责任体系;建立环保月约谈制度,推行“环保做不好,登报作检讨”“一月一考核、一月一排名、一月一约谈”等常态化监督激励制度。

  举一纲而万目张。5年来,岳阳坚持以最严攻势倒逼污染防治,以最严举措构筑生态屏障,以最严法治改善环境质量,在洞庭湖畔掀起了一场上下齐心、脱胎换骨的绿色革命。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刀刃向内的勇气,破解“化工围江”,带动产业链全面转型升级,重塑长江岸线

  4月16日,随着一声枪响,2023岳阳马拉松开跑,1.1万名跑友从“守护好一江碧水”展陈馆出发,奔上君山区堤顶绿道。作为东道主的君山区委书记雷欣介绍,在这条全国唯一的环长江与洞庭湖马拉松赛道上,人们可以沉浸式感受“最美长江岸线”的魅力,见证岳阳生态建设成效。

  举办长江大堤马拉松大型赛事,放在以前是不敢想的。长期以来,岳阳以石油化工为第一主导产业,一批化工企业沿江设厂,渐成“围江”之势。受利益驱使,长江大堤违章建筑非法砂石厂零星分布,港口码头小散乱,163公里岸线上竟运行着82个泊位,当地群众提起都直摇头。

  破解“化工围江”、重塑长江岸线,势在必行。2020年9月,岳阳对全市沿江1公里范围内35家化工生产企业进行分类处置,关闭退出16家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将19家市场前景好、产品技术含量高的企业搬入合规化工园区。

  “退和搬都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如果仅靠简单的物理性搬走,那也只是换了一个地方继续污染。我们决心以沿江化工产业整体搬迁为契机,倒逼企业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带动岳阳化工产业链全面转型升级。”岳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挚有着深入思考。

  临湘承担了岳阳全市最重的搬迁改造任务,临湘市委书记王文华立下“军令状”:任务最重、责任最大、完成最好。为承接退出搬迁的化工企业,当地累计投入8.7亿元高标准建设临湘绿色化工产业园。记者走进园区内湖南福尔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崭新的厂房里,自动化生产线运转不停,叉车来回穿行忙碌,经过灌装、打包等工序,一桶桶重金属螯合剂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

  “对企业来说,搬迁改造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公司副总经理姚扬介绍,从长江沿岸搬迁入园后,新厂房进行了全面的自动化、数字化升级,工艺技术和设备实现更新换代,能耗大幅降低、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产能由原来的年产3.5万吨扩大到16.5万吨,每年可实现产值10亿元。

  刀刃向内,刮骨疗伤。通过“腾笼换鸟”,一批低效的“散乱污”企业置换出园,一批高尖端新材料项目引进落户,全面提升了化工产业的“含金量”“含绿量”。同时,港口码头专项整治启动,洲滩以及关停码头全部复绿。标本兼治之下,曾经不堪重负的长江岸线终于重获生机。

  

  把推进长江“十年禁渔”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严厉禁捕退捕。同时解决好上岸渔民转产就业问题,确保渔民退得出、稳得住

  “注意,前面这块水域就是江豚经常活动的区域!”4月8日,记者跟随夏玮乘坐快艇来到南洞庭湖横岭湖水域巡查。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不一会儿,果然见到几只江豚跃出水面嬉戏玩耍,惊鸿一瞥让人激动不已。

  作为湘阴县横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副主任,夏玮对这里的江豚活动区域、候鸟栖息洲滩、航道路线了如指掌,巡航路上还与记者分享了不少与非法垂钓、捕捞人员“斗智斗勇”的精彩轶事。

  洞庭水,鱼米乡。洞庭湖是长江流域经济鱼类和珍稀水生动物重要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有“淡水鱼类种质资源基因库”的美誉,自古渔业兴盛。然而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过度捕捞、洄游受阻等原因,洞庭湖鱼类资源持续衰退,“鱼米之乡”面临“无鱼可捕”的尴尬。

  2021年1月1日零时,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实施“十年禁渔”,洞庭湖有了“喘息”的空间。“我们把推进长江‘十年禁渔’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积极落实社会保障,引导渔民转产转业。”岳阳市副市长陈阁辉介绍,全市4415本捕捞许可证全部回收、13538艘渔船全部回收处置,禁捕水域基本实现“四清四无”,即清船、清网、清江、清河,无捕捞渔船、无捕捞网具、无捕捞渔民、无捕捞生产。

  禁捕退捕,最大的难点在于解决好上岸渔民转产就业问题,确保渔民退得出、稳得住。来到君山区钱粮湖镇六门闸社区,只见堤岸公路旁,晾晒的鱼干一字排开,形成一条长长的晒鱼长廊。村民范美兰手脚麻利,一条条鲜鱼被她整齐漂亮地摆到圆形纱盘上,接受阳光与微风的洗礼。

  六门闸社区有退捕渔民76户152人,渔民家庭人口254人。“进行水产养殖技能培训后,许多渔民都投身到生态鱼养殖和风干鱼加工产业。”钱粮湖镇党委书记王文浩说,镇里专门组建六门闸风干鱼协会,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目前风干鱼线上线下销售额超2亿元,这些年社区渔民户均收入也翻了一番。

  “十年禁渔”实施以来,长江湖南段及洞庭湖水生生态加速恢复,水生生物种类较2018年增加了近30种,达到60多种;洞庭湖江豚由2017年的110头增加到2022年的162头,为全长江流域增长最快;20多年未见的长江鲟、鳤鱼再现洞庭,时隔30年在横岭湖水域再次监测到刀鲚,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从源头上治理面源污染,狠抓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产养殖污染治理等工作,补齐绿色农业发展短板

  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大江大湖水体污染源之一。就拿洞庭湖来说,湖区人口密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水产、生猪生产基地,年生猪出栏量1000余万头、水产品140余万吨。由于盲目扩张,过度追求粮食和养殖生产效益,洞庭湖区单位面积污染负荷是湖南省平均水平的4倍多。

  岳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黎朝晖介绍,为遏制农业面源污染势头、重塑洞庭湖水生态,岳阳近年来狠抓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产养殖污染治理等工作,补齐绿色农业发展短板。

  今年春季备耕时节,岳阳县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没闲着,专门拿着生态环境部门修订后的磷、氮排放标准,与化肥生产厂家商量化肥生产标准。值得一提的是,新的生产标准是专门为县里的各个种粮大户量身定制的,里面磷、氮含量指标都不相同,制定的依据则是生态环境部门的生态监测数值。

  众所周知,种养业过量投肥,易造成水体中磷、氮超标。为此,岳阳市大力推广粪肥还田、化肥减量增效,科学使用农药。2022年,全市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5.01%,主要农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7%,全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

  猪粮丰,天下安。作为传统生猪养殖大市,岳阳既不能无视养殖污染,也不能简单地一禁了之。岳阳市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与适养区,2017年以来,分阶段分区域对湘江干流、长江岸线、洞庭湖区、通江湖泊和重要垸内湖泊沿岸等天然水系陆域纵深500米或1000米范围内实行畜禽退养。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实施全量资源化处理,推广应用“截污建池、就地腐熟、委托利用、收运还田”模式,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生态效益提升了,经济效益并不耽误。2022年,岳阳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2.81%,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与此同时,出栏生猪471.6万头,同比还增长了2.1%。

  在重要入湖、入河口等位置,岳阳因地制宜利用废弃堰塘或河滩湿地,建设生态前置库及功能湿地,截留削减入河湖的污染负荷。在屈原管理区营田镇东古湖湿地,记者看到,承担主要灌溉水源的三号河上修建了一座拦水坝,上游农业面源污染水体受水位落差牵引进入五级净化池,在苔草、菱、苦草、黑藻等31种湿地植物的作用下被沉淀、净化,这样一来,直排湘江的污染物就大大减少了。

  “经过多年的治理,咱们这水草丰茂,已经连续3年吸引数以千计的天鹅、灰鹤落户越冬。”屈原管理区自然资源局林业站站长陈雄斌兴奋不已。

  

  守护好一江碧水,就是守护好绿水青山。一江碧水成为岳阳发展的“黄金水道”,绿水青山成为岳阳人民的“金山银山”

  若说有什么能见证生态向好给老百姓带来的幸福感,全国道德模范、湖南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武必定要拿出他这些年拍摄的近万张笑脸照,给往来的宾客瞧一瞧。他的镜头下,无论男女老少都笑得开怀恣意,极具感染力。

  “走绿色发展之路绝不是摆花架子,是真正为企业谋福利、为我们老百姓谋幸福。”李国武深有感触。走进他的食品加工厂,更像是游览一座生态公园,果树葱郁,花草点缀,农民笑脸照片长廊引人注目,不经引导人们甚至找不到酱菜生产线在哪儿。从外在的桃花源式生态工厂,到内部生产中的生态原料、传统工艺,十三村公司将绿色发展深深融入每个环节。

  守护绿水青山,换得“金山银山”。在岳阳,还有许许多多个“李国武”,他们既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推广者、实践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随着近年来长江及洞庭湖流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岳阳“黄金水道”不断释放绿色效益,“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文旅品牌叫得愈发响亮,绿水青山成为岳阳发展的“硬核竞争力”、岳阳人民的“幸福不动产”。

  在“守护好一江碧水”展陈馆,“好评中国·走进湖南”岳阳行暨“五年蝶变·守护碧水展新姿”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大幕拉开,岳阳市委副书记汪涛,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启峰等出席启动仪式。活动设置“焕新颜”“焕新机”“焕新生”3个主题,从生态修复、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等角度,全面展示岳阳“守护好一江碧水”的五年蝶变。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千年之前的巴陵胜状今朝重现岳阳古城。从破解“化工围江”到实施“十年禁渔”,从重塑长江岸线到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哪一项都可谓“一山放过一山拦”,哪一项都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定不移的意志。岳阳何以功成?又何以能率沿江城市之先?

  重登岳阳楼,洞庭湖水烟波浩渺,抚古思今,豁然开朗。这答案就隐在范公的名记、屈子的行吟里,就藏在现代岳阳人传承的文化精神里,谓之——先忧后乐、团结求索!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