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3版:版名:综合新闻 日期:20230421
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能力持续增强 发展“卢五味” 开出“富民方” 林下菌菇撑开“致富伞” 江苏首笔国家库EOD项目贷款投放 农优品牌 振兴先锋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0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能力持续增强
· 发展“卢五味” 开出“富民方”
· 林下菌菇撑开“致富伞”
· 江苏首笔国家库EOD项目贷款投放
· 农优品牌 振兴先锋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04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河南卢氏县:

发展“卢五味” 开出“富民方”

张海军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帅杰

  河南省卢氏县被称为“天然药园”,因此卢氏县很多村民熟知中药材。今年60岁的横涧乡代家村农民牛金会不仅精通药材,还发了“药财”。

  “去年我的合作社销售中药材1300多吨,销售额1个多亿。”牛金会告诉记者,去年销售连翘干品1100多吨,1公斤的价格在110元到120元。另外,黄精、五味子、苍术、天麻四味药材,供应药厂有200多吨。

  和中药材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牛金会,创办了卢氏县金宏连翘合作社,目前入社村民88户,户户种植、加工连翘等中药材,年收益在10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

  牛金会提到的连翘、黄精、五味子、苍术、天麻五种中药材,在卢氏县被称为“卢五味”,是卢氏县具有地域特色、量大质优的五种道地中药材。

  “我们通过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实现规模由小变大、产品由粗变精、药材变成药品,通过产业优化升级,把山区老百姓熟悉的五味药材做成富民‘良方’。”卢氏县县长刘万增说。

  卢氏县是全国十大中药材生产基地县之一,境内盛产1225种中药材,国家重点保护的中药材品种21个。如何变资源优势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卢氏县科学处理“少与多”的关系,品种少才能规模大,有重点才能创品牌,围绕“卢五味”,建立组织体系,制定生产和招商“双图谱”,建强中药材产业链,10多万药农链接产业、企业和市场,走上致富路。

  2016年以来,卢氏县相继出台中药材种植、管理、加工等全产业链奖补政策,促进了产业发展。目前,卢氏县已建成连翘万亩以上示范基地5个、千亩以上示范基地34个,连翘总种植面积达到120万亩,黄精等其他道地药材种植面积15万亩。今年春季,卢氏县兴起“卢五味”种植热潮,新发展“卢五味”中药材2.3万亩,其中高效连翘8000亩。

  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卢氏县强力培育以中药材精深加工为特色的工业体系,该县开发区已入驻8家中药材加工企业。其中,新建投资额上亿元的两家中药材加工厂已开始试运行,连翘等中药材提取、中药兽药数条生产线试产成功,黄精系列药食同源产品已开始试生产;投资10多亿元的乐氏同仁经过重启改造,近期4条生产线将量产40种药品。

  为持续推进以“卢五味”为重点的优势中药材产业发展,卢氏县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金融”的产业发展模式,引进以岭药业、北京康仁堂、汇辰实业公司供货商分别入驻潘河乡、官道口镇、双槐树乡,促成以岭药业和金宏连翘专业合作社订单合作,实现中药材加工基地多点开花,全域发展。

  为有效解决中药材贸易资金不足问题,卢氏县还探索创新订单、仓单、存货、应收账款等供应链金融产品,发放金融扶贫贷款6亿多元,以销促产,实现产销两旺。

  “卢五味”渐成品牌、越叫越响,卢氏县中药材产业规模越来越大,效益越来越好,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截至目前,全县已发展中药材专业合作社180余家、药农1.9万户,建成初加工、烘干车间和冷库1000多个。

  此外,卢氏县通过打造“中药+”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发了艾草、黄精等系列保健品,建成连翘、五味子等中药材研学实习基地10多个;连年举办连翘花季,培育发展文旅康养专业村20多个,建成康养民宿和农家乐300余家,开发了药浴、药膳等文创品牌,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