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4版:版名:综合新闻 日期:20230420
壮大集体经济,村民日子越过越好 国家体育总局:成都大运会筹办工作进入冲刺阶段 自然资源部:通报督察发现67个耕地违规重大典型 人社部要求:面向困难毕业生制定帮扶计划 全国盘活旅游存量资产投融资促进活动举行 山东临朐:乡村易货开通电商兴农新渠道 图片新闻 特色多样养老服务遍及县乡村 水利部发布:一季度新开工11项重大水利工程
  004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壮大集体经济,村民日子越过越好
· 国家体育总局:成都大运会筹办工作进入冲刺阶段
· 自然资源部:通报督察发现67个耕地违规重大典型
· 人社部要求:面向困难毕业生制定帮扶计划
· 全国盘活旅游存量资产投融资促进活动举行
· 山东临朐:乡村易货开通电商兴农新渠道
· 图片新闻
· 特色多样养老服务遍及县乡村
· 水利部发布:一季度新开工11项重大水利工程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04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壮大集体经济,村民日子越过越好

——访吉林省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党委书记魏艳军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阎红玉

  “现在每周都能吃上肉和鱼,穿上干净体面的衣服,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吉林省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向海村脱贫户王永和开心地说。脱贫前他年收入仅4200元,脱贫后年收入达到了13335元。现在,他在村里干保洁员的工作,看病去定点医院,农合参保实现了病有所医。他的变化正是向海乡在乡村振兴大潮中发展的一个缩影。

  强国先强农,兴农当富民。近年来,向海蒙古族乡不断创新,大胆实践,务实推进乡村振兴,干成了一件又一件利民惠民的实事,推动美丽向海实现高质量发展。乡镇作为县域与农村的连接点,在乡村振兴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工作怎么抓、成效怎么样,记者采访了向海蒙古族乡党委书记魏艳军。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是引领广大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然而,农村的资产、资源、资金乱象问题,一直限制着村级组织的发展。

  2022年,通榆县深入推进农村集体资源清理工作,出台了《通榆县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实施方案》《通榆县2022年农村集体机动地、册外地清收工作推进方案》等政策文件。“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将‘三资’问题破解作为突破口,摸清资源家底,壮大村集体经济,全力向‘村均超百万’的一大目标冲刺。”魏艳军说。

  据魏艳军介绍,向海乡幅员辽阔,总面积1174.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72万公顷,林地面积29674公顷,草原面积18242公顷,水域面积1.56万公顷,芦苇面积7884公顷,四荒面积4376公顷。围绕“三资”清理工作方案,向海乡聚焦“耕地、草原、林地”三大资源,以现状调查为主线,以全国土地确权、林地清收、草原核查、宅基地确权等基础工作为遵循,多图合一,制定统一清收标准。

  向海乡成为通榆县第一个实现“村村超百万”的乡镇。截至目前,全乡共清理册外地、机动地33.98万亩,其中清理册外地29.78万亩,收缴承包费3114.65万元。村集体收入主要为资源发包,2022年共收入3438.21万元,平均村级收入214.89万元。其中,红旗村是全县唯一一个仅“三资”清理工作收取承包费超过500万元的行政村,收入300万元以上2个村,收入200万元以上6个村,收入100万元以上7个村。

  “‘三资’清理工作,不仅有效解决了村级党组织没钱干事的问题,也为村集体收入注入了有源之水,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魏艳军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2022年,通榆县谋划实施了肉牛、杂粮杂豆、辣椒、庭院经济等七大产业,以产业振兴推进乡村振兴。向海乡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特色产业的发展之路。

  “依托‘秸秆变肉’暨千头肉牛建设工程,持续推进复兴村肉牛养殖园区建设,这是向海乡乡村振兴工作实施以来的一项重大举措。”魏艳军介绍。向海乡该项目建设总面积24万平方米,共有16个村采取银行贷款3000万元,光伏资金补贴1167万元的方式入股,由乡政府牵头成立了向海乡福兴农牧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园区的日常运营,合作社由乡政府代管。

  目前,园区已进入良性运营之中,存栏海福特牛500头、西门塔尔牛485头、利布赞牛15头、牛犊137头(一期);海福特牛883头(二期)。5年内园区运营及收益归合作社所有,5年后每个村净剩100头,每村可增收村集体收入200万元,让村集体经济大幅度增强。

  魏艳军介绍,为了致富路上的村民越走越稳健,向海乡复兴村将集中连片的400公顷农户二轮承包地、村集体机动地、册外地,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以高于市场价格流转到当地或县域内大型有实力的合作社,打造“村集体+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全程托管服务带户增收模式。按照合同约定,从2022年起至2026年,复兴村农户和村集体每年每公顷获得定额托管收益8000元、定额保障分红4000元,其中村集体机动地、册外地每年定额收益及分红将超过100万元,在降低农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有力推动农业生产向机械化、现代化、规模化迈进。

  同时,在复兴村、回民村、富国村盐碱地上开发水田1088公顷,由域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水田开发的建设施工和日常管护,并由该公司经营1年,1年后交由村集体统一对外发包,所获得收益归村集体所有。届时,可使3个村集体年增收100万元以上。

  “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庭院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作用,我们充分利用庭院面积大的优势,努力把‘小庭院’打造成‘大产业’。”魏艳军说,2023年,全乡推广庭院辣椒种植,种植面积超过300公顷,每平方米增收2元,可增收600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的前提。“我们以千村示范为抓手,按照‘巩固一批、创建一批、提升一批’的创建思路,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改善,全力打出构建生态宜居的组合拳。”魏艳军介绍,去年年初以来,全乡16个行政村,累计投入人力5710人次,动用各类车辆2240台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3086吨,建设一屯一景54处。如今,各村绿树成荫、花草相映,新乡村、新生活、新面貌的画卷已徐徐铺展。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