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省舒兰市朝阳镇永合村七社农民于瑞范家里来了一行人,为他家送来一张标价120.3万元的大额支票,这让全家人激动不已,特别是于瑞范的妻子看到支票后,更是喜极而泣。为什么要给于瑞范家送钱?这事还得从他家去年办养牛场说起。
从2021年开始,吉林省实施了“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发展工程。于瑞范家多年来一直养牛,少则几头、多则十几头,靠养牛满足了生活所需。2022年,于瑞范了解到当地政府对发展肉牛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安装排污设施有补贴、买肉牛保险享补贴、资金短缺可低息贷款、在离家15公里远的地方新建了黄牛交易中心等,他筹措了200多万元,建起了家庭养牛场,最多时存栏牛数量达到320头。
2022年11月初,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市舒兰支公司的工作人员来到于瑞范家的养殖场,向他介绍肉牛保险业务。老于了解到,给牛买保险,每头牛政府给补贴400元,自己只花100元,发生险情死亡时,每头牛最高可得到赔款1.5万元。
俗话说:“家藏万贯,带毛的不算。”发展肉牛产业虽然经济效益可观,但最大的风险就怕发生疫病和自然灾害。于是,老于给所有存栏肉牛买了保险,除去政府补贴自己共花了1.57万元保险费。
天有不测风云,于瑞范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2022年12月23日,他家中秋节前后入栏的157头牛,从早上6点左右陆续倒地死亡,当地兽医人员赶来抢救无济于事,到12月24日晚,共死亡肉牛102头。
“买这批牛,我们家在村镇银行贷款170万元,这可怎么整啊?”于瑞范的老伴哭红了双眼,彻夜难眠。
事情发生后,儿子于利海第一时间将情况报告给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市舒兰支公司。接到报案,舒兰支公司高度重视,马上将情况汇报给吉林市中心支公司。吉林市中心支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崔永刚带领农险部及农险专家立即赶往现场。专家对使用的草料、黄豆、秸秆等相关饲料残余进行采样,在死亡肉牛内脏中提取相关样品和血液送往吉林鸣正司法鉴定中心进行分析。同时,与当地乡镇政府交流意见,并将情况上报上级省公司农村业务部。
几天后,第一次采样鉴定没有作出定性结论。信息反馈给于瑞范后,犹如给一家人当头浇了凉水,顿时身凉半截。他们很清楚,如果得不到保险公司的赔付,那倾家荡产也还不上银行贷款和借的外债,全家人一筹莫展。本着对保户负责的宗旨,吉林市中心支公司领导再次请来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实地对死亡肉牛进行二次采样检查;此后,又求助中国农业科学院左家特产研究所的技术专家参与了肉牛死亡鉴定。几经国家和省权威专业机构鉴定,结果终于出来了:所有死亡肉牛为梭菌感染,符合理赔条件!
当得知这一结果后,于瑞范一家人悬着的心落了下来。
2023年元旦过后,市、县两级保险部门迅速开启理赔绿色通道。相关人员来到牛场,对死亡肉牛进行牛脸识别、对标称重……两天时间完成了102头死亡肉牛的现场核验,确定理赔金额为120.3万元。据了解,这是目前吉林省内肉牛死亡数量最大的一笔保险理赔。此后,养殖户和保险公司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对102头死亡肉牛进行了消毒、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虽说知道了理赔额度,但是钱没到手,心始终是悬着的。”于瑞范说。
保险公司在确定赔付金额后,加快办理赔付审批流程。2月13日,于瑞范终于等来了好消息,次日吉林市和舒兰市人寿财险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来他家送理赔款。于瑞范长吁一口气,发自内心感叹:“现在保障政策这么好,俺家还得研究增加养殖数量。年后新入栏的25头牛,马上买保险,以后所有入栏牛都要买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