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7版:版名:金融与投资 日期:20230118
山田农林皆可贷 “小贷款”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补齐四大短板 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陕西三原县 小额信贷“贷”动乡村大振兴 河北磁县 “智慧金融”服务万家
  007版:金融与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山田农林皆可贷
· “小贷款”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 补齐四大短板 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 陕西三原县 小额信贷“贷”动乡村大振兴
· 河北磁县 “智慧金融”服务万家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01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补齐四大短板 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张崇尚 施海波 吕开宇

  农业保险对推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农业保险发展速度与质量均得到明显提升。但是,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也存在风险保障水平仍然较低、风险分散机制不健全、特色农产品覆盖面低、区域发展差距大四项短板,未来需要继续扩大新产品与新模式、完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探索国家级特色产业保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以促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市场规模明显扩大。2021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规模达到965.18亿元,远远高于2007年的50多亿元,并成为世界第一大农业保险市场。

  与此同时,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稳步提升。近年来,农险保障水平平稳上升,由2007年的3.54%上升到2019年的23.61%。2008年以来,农业保险累计向3.6亿户次支付保险赔款2400多亿元,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重要风险保障。

  一些新产品、新模式也在各地开展试点,如收入保险、“保险+期货”等新产品及“基本险+附加险”等新模式。这些新产品和新模式的大量试点,不仅有助于推动农业保险发展,也是未来优化我国农业保险政策的重要探索。

  

  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存在四大短板

  虽然农业保险稳步发展,但对标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些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首先是风险保障水平低,经营主体需求难满足。一方面,我国农险补贴政策基于“低保障、广覆盖”设计,风险保障水平总体不高,难以覆盖农业生产成本。尤其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成本高、风险大、支付能力强,对高保障水平的保险产品需求强烈,但市场上普遍缺乏满足其需求的产品。另一方面,保险公司赔付不规范,部分公司勘察、定损和理赔程序复杂,速度慢,且定损偏低,也导致风险保障水平不高。

  其次,我国仍然缺乏常态化、制度化和市场化的巨灾风险管理手段。目前,农业生产风险主要由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保险公司两个主体分担,风险分散机制单一。由于农业风险的系统性特征,导致农业保险赔付率普遍较高,特别是在巨灾年份,农业保险公司也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散手段,受赔付压力过大影响,在理赔时普遍出现“惜赔”现象,削弱了农业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

  再次,地方特色农业产业是支撑乡村产业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力量。但当前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不在中央财政补贴范围之内。许多地区承担了大宗农作物保费补贴后,用于特色农产品保险补贴资金不足,导致特色产业保险覆盖率低,特别是特色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大,自然与市场风险的双重冲击更加突出,产业稳定发展难度大。

  在当前中央、省、县三级财政分担保费补贴机制下,地方政府先配套,中央政府后补贴,部分财政压力较大地区的农业保险总体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部分财政弱县,农业保险补贴资金紧张,为了提高农业保险覆盖率,降低了保障水平,更无法开办中央财政补贴范围之外的险种,参保率较低。

  

  补齐短板的主要举措

  面对上述问题,有关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补齐短板。在推进新产品与新模式试点,提升风险保障水平,满足农户多层次需求方面,要进一步扩大收入保险、价格保险、“保险+期货”等新产品的试点范围,优化产品设计,逐步提升风险保障水平;针对不同主体创新保险产品,对于规模户,探索高保费、高保额的保险产品,强化风险管理功能,对于传统小农户,则加强收入支持,以保障粮食安全为目标进行政策涉及;继续鼓励地方推广新模式,如“基本险+附加险+商业险”,对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形成有益的补充,满足不同农户多元化、多层次风险保障需求。

  还要充分发挥农业再保险作用,引入多元主体,完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完善农业再保险机制,有效分散原保险公司风险,调动其积极性;完善与再保险机制相匹配的政府大灾风险基金制度,优化巨灾风险保障层次关系;创新产品设计,通过“(再)保险+期货”“保险+信贷”等产品设计,在银行、期货等资本市场上进一步分散风险。最终,逐步形成“农户+保险公司+再保险+政府+资本市场”多元主体共担的制度化、常态化、市场化、多层次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积极探索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保险,强化区域特色农产品风险保障同样重要。积极推动国家级连片优势产业保险,将前景广阔、区域连片的特色产业纳入中央财政资金补贴范围;鼓励各地出台针对特色产业的新政策,为更多特色农产品提供风险保障;探索优势农产品保费补贴方式,推动开展省、市、县三级财政“以奖代补”机制,有条件的乡镇和村集体也可积极分担部分保费,扩大区域特色农产品保险覆盖,加强风险保障。

  最后,要优化中央财政补贴机制,提高财政补贴资金使用效率。优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领域和方式,加大保费补贴向重要农产品供应基地倾斜,有效解决地方配套不足的问题;适度扩大“以奖代补”补贴覆盖区域和险种,并优化区域间补贴结构,提高对财政资金紧张地区的补贴力度,保障地方优势产业发展;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吸引金融机构、商业保险公司资金投入农业保险,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

  (张崇尚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吕开宇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施海波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