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4版:版名:综合新闻 日期:20230117
浙江:持续守好乡村“防疫门” 青海:全面安排部署农牧区疫情防控工作 当前疫情热点问答 2023年我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将提升至88% 2022年我国显现非典型“南旱北涝”特征 华北地区规模最大尾水人工湿地在津完工 古城花灯红 “兔儿”来迎春 全域温泉拉开旅游新幕 农发行:提前半年超额完成定点帮扶量化任务
  004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浙江:持续守好乡村“防疫门”
· 青海:全面安排部署农牧区疫情防控工作
· 当前疫情热点问答
· 2023年我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将提升至88%
· 2022年我国显现非典型“南旱北涝”特征
· 华北地区规模最大尾水人工湿地在津完工
· 古城花灯红 “兔儿”来迎春
· 全域温泉拉开旅游新幕
· 农发行:提前半年超额完成定点帮扶量化任务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01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华北地区规模最大尾水人工湿地在津完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林单丹

  本报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林单丹)在天津市津南区,农田沥水、鱼塘退水经过“生态再生”再次成为农业发展与生态用水的主要水源。这项赋予尾水二次生命、有效缓解生态与农业供水需求、全面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工程,就是该区再生水利用及水生态综合修复工程项目。

  日前,这项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面源污染净化和尾水再生利用工程已全部完工。该项目主要涉及津南区大韩庄、大孙庄两大潜流人工湿地,包括恢复郊野公园水生态系统,人工潜流湿地15万平方米、表流湿地120万平方米,施工总面积相当于189个足球场的城市“净水器”,是天津市首例同时进行净化面源污染和尾水再生的项目。它通过“大自然强大自净能力”实现河湖生态自净能力和再生水水质“双提升”,对实现区域碳中和目标起到支撑作用。

  据介绍,该工程共分为三个标段,其中一标段是整个工程的重点。该标段主要涉及八里湾生态片区水面和林地共1.5万亩,通过构建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截流周边面源污染,以及将津沽污水处理厂每天20万吨再生水经生态涵养后排入河道。而除一标段外,二三标段也已同步完成。后两个项目,通过种植对氨氮、总磷去除率较高的水生植物群落,将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水植物立体有机结合。经过以上生态处理,尾水水质指标可提升10%,水质可达到优于Ⅳ类水标准。

  津南区水务局通过在水体中放置水质自动监测站等设备,技术人员能够控制水体流态、监测水质变化。工程建成后,再生水将替代外调水成为当地农业发展与生态用水的主要水源,有效缓解生态与农业供水需求,有效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

  同时,通过湿地本身具有的强大碳汇功能,津南区的人工湿地将实现新增年固碳量267吨,为改善城市小气候,实现区域碳中和目标发挥支撑作用。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