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王自合 谢新华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吕兵兵)日前,一辆辆满载“朵儿玛”的大吨位冷冻箱货车,驶出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太平镇的博势食品有限公司,奔向青岛港。据了解,这批次“朵儿玛”将通过海运进入欧盟市场。
“朵儿玛”是一种用腌渍后的葡萄叶包裹起来的大米制品。中国传统的粽子用的是糯米,但“朵儿玛”用的是咸的大米。“朵儿玛”虽是从巨野走出,但原料却不在这里,外层的葡萄叶来自新疆,米制品来自山东鱼台县。
谈到“朵儿玛”的源头,博势食品负责人安东尼介绍,他所在的总公司帕里瑞亚从1957年开始就一直从事葡萄叶制作。十几年前,公司负责人在新疆发现了丰富的葡萄叶资源,就萌生了在中国建厂制作“朵儿玛”的念头。2011年2月,受集团公司委托,安东尼来到中国选址建厂,在巨野县太平镇创办了博势食品有限公司。
博势食品有限公司的产品以前主要出口美国和中东国家。这两年,企业准备进入欧盟市场。但自2012年欧盟提高中国米制品的检验标准以来,山东已暂停米制品输欧。想敲开欧盟大门,就得拿出更有说服力的检测报告,当地海关及时伸出援手。
菏泽海关查检二科科长宋军说:“在博势食品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帮助企业备案登记,建立自有大米原料基地,组织关员解读欧盟884号决议相关内容,多次与实验室沟通确认检测报告是否符合欧盟要求。”
最终,博势食品在山东鱼台选中的大米原料获得了欧盟入场券。啃下了最难啃的骨头,企业一鼓作气持续拓展新市场,又陆续拿到了很多“门票”。2020年3月,公司产品顺利在保加利亚通关,这也是时隔8年,山东大米再次重返欧盟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