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寒冬,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户外劳动者在工作时常常要多戴一副手套、多穿一件棉衣来御寒,对他们而言,发放低温津贴十分必要。不过近日,有媒体报道,许多户外劳动者并不清楚低温津贴为何物,在他们看来,单位发放的手套、帽子等御寒衣物已经算是“福利”了。
目前,社会上对低温作业给劳动者健康带来的危害缺乏足够重视,有不少企业认为,给职工发放棉大衣、手套等冬季劳保用品就是落实了低温福利。事实上,低温津贴是用人单位给予低温作业劳动者的法定劳动津贴。然而,关于低温津贴的规定散见于国家和各地的规定中,缺乏专门性文件进行明确,缺少标准和监管,因此低温津贴频频“遇冷”,难以真正温暖户外劳动者。
保障低温作业下劳动者健康权益,低温津贴应落实到位不打折扣,关键要在法律层面予以保障。可以像高温津贴一样,在国家层面出台低温作业劳动保护政策和统一规范,明确低温津贴界定和发放标准,明晰法律责任。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做细化,引导企业为低温作业劳动者发放低温津贴和内部防寒用品。用人单位也要及时根据本地区气候条件和工作情况,适当调整劳动者作息时间,建立健全劳动防护工作各项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