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5版:版名:种业振兴 日期:20221209
摸清资源家底 守护珍稀品种 挖掘新优资源 惠及千家万户 为后续保护下好“先手棋” 17年坚守雪域高原的普查员 “大余鸭”保种扩繁的推动者 让农户信任的“种质猎人” 留住祖辈传下的山间“珍珠” 领衔建设水生蔬菜种质“王国” 痴迷种地的藏种“达人” 打造核心育种场 铸强种猪“中国芯” 新品种柑橘销售备货忙 推广脱毒试管红薯苗种植
  005版:种业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摸清资源家底 守护珍稀品种
· 挖掘新优资源 惠及千家万户
· 为后续保护下好“先手棋”
· 17年坚守雪域高原的普查员
· “大余鸭”保种扩繁的推动者
· 让农户信任的“种质猎人”
· 留住祖辈传下的山间“珍珠”
· 领衔建设水生蔬菜种质“王国”
· 痴迷种地的藏种“达人”
· 打造核心育种场 铸强种猪“中国芯”
· 新品种柑橘销售备货忙
· 推广脱毒试管红薯苗种植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12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江西赣州市畜牧水产研究所谭东海——

“大余鸭”保种扩繁的推动者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

  2014年7月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专业的谭东海,获得农学硕士学位后,2019年9月后任职于赣州市畜牧水产研究所。

  “大余鸭”也称大余麻鸭,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极具经济价值的地方良种,也是腊味之王“南安板鸭”的选材。近年来,受生产方式、消费需求及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大余鸭”存栏数量明显减少,遗传资源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2020年,赣州市畜牧水产研究所联合大余马蹄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展“大余鸭”资源普查收集和扩繁选育工作。两年间,谭东海作为省级科技特派员,为资源的普查测定、保护扩繁提供了技术支持,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0年,谭东海参与开展“大余鸭”资源普查,在中心产区大余县及其他分布区域的10万余羽中收集到符合“大余鸭”外貌特征的雏鸭3000羽,初步选种后留下1500余羽作为亲本开展下一步繁育。

  自2021年开始扩繁工作起,谭东海全程指导企业进行种鸭养殖、种蛋保存和鸭苗育雏。通过多批次反复试验,总结经验,种蛋受精率和受精蛋孵化率分别提高了5.2%和6.1%,育雏和育成成活率分别提高了4.7%和5.5%。

  临时保种场建成后,为推进下一步扩繁选育,他前往公司开展提纯选育技术服务10余次,2022年扩繁“大余鸭”共计2.4万羽。

  工作并非一帆风顺。普查收集、扩繁选育、提纯复壮等工作中也遇到了诸多难题:2021年,一批种鸭不产蛋,但更换饲料后仍不见效果,随后进行一一排除,最终锁定原因是感染了黄病毒。从这件事吸取教训后,团队加强了饲养管理和免疫接种、消毒和防疫措施,解决了棘手难题。

  目前,通过不断提纯,最初收集的“大余鸭”经过扩繁选育,再到现在的第三代提纯选育,体型外貌已基本趋于一致,现有符合“大余鸭”体貌特征的群体数量已达1200多羽。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