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6版:版名:园区建设·广告 日期:20221112
集中开展粮食功能区整治优化 柑橘产业园区开辟增收路 图片新闻 为3000万亩杂交水稻供好种 绘就百花齐放图 架起跨域共富桥 营地之乡“青村”机关品牌永葆“青春”活力 “科普梦”助推“共富梦” 以“共富工坊”铺就农民致富路 “双百争先”行动领航共富示范发展 “组织共建+人才共享”破解汽修难 引育结合 为乡村振兴积蓄人才力量 党员干群齐上阵 乡村建设快发展 贵阳综保区: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工业园区 “蒲公英”服务队促党建与生产融合 “志愿红”助力搬迁群众融入新生活 发展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006版:园区建设·广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集中开展粮食功能区整治优化
· 柑橘产业园区开辟增收路
· 图片新闻
· 为3000万亩杂交水稻供好种
· 绘就百花齐放图 架起跨域共富桥
· 营地之乡“青村”机关品牌永葆“青春”活力
· “科普梦”助推“共富梦”
· 以“共富工坊”铺就农民致富路
· “双百争先”行动领航共富示范发展
· “组织共建+人才共享”破解汽修难
· 引育结合 为乡村振兴积蓄人才力量
· 党员干群齐上阵 乡村建设快发展
· 贵阳综保区: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工业园区
· “蒲公英”服务队促党建与生产融合
· “志愿红”助力搬迁群众融入新生活
· 发展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11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福建建宁县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水稻制种产业发展——

为3000万亩杂交水稻供好种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常力强

  

  

  为3000万亩杂交水稻供好种

  

  图为产业园杂交水稻种子包装生产线。 陈震 摄

  丘陵与河流相互交错,为种子生产提供了一道天然的隔离屏障。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有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我国生产杂交水稻种子的最优势区域。自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当地农民就陆续加入杂交水稻制种的行列。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建宁县已成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也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县级种子生产基地,供种覆盖了3000万亩杂交水稻种植,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公开报道显示,全国每十粒杂交水稻种子,就有一粒来自建宁。同时,种子产业也成为建宁县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两年,建宁县以杂交水稻制种为主导产业,规划基地面积9.32万亩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针对产业发展短板,统筹布局杂交水稻种业生产、加工、服务等功能板块,培育新型种业经营主体,推广高产栽培技术,升级制种技术装备,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实现水稻种业高质量发展。

  

  优化组织方式,形成稳定的现代化制种经营体系

  9万多亩制种稻田,每年300多个品种,不同品种种子生产的气候条件不尽相同,生长周期也有差异,哪片田适合种什么种子,不同田块如何协调,什么时间播种、移栽、授粉、收割……要想保证种子品质和产量,稳定而又现代化的制种经营体系不可或缺。

  “之前,有部分外地制种企业来建宁后今年种一季,明年可能就不再继续,与农民也不能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产业园管理委员会主任曾明星说,建宁制种产业要稳定可持续发展,就应该有本土化的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并通过现代化的产业组织方式形成高效的生产经营体系。

  产业园创建以来,通过政府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打造仓储加工物流中心等配套设施,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有序流转、规模经营,首先加大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制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目前,园区入驻16家种业龙头企业。近两年,新培育种子专业合作社13家,总数达35家;新增家庭农场111家,总数达1325家。

  产业园龙头企业福建天力种业公司以“大型育繁推一体化公司+专业制种公司+职业制种大户”的模式,与2500多家农户进行订单合作,由公司统筹安排生产并提供机械化技术和资金保障,农户进行制种种植。“制种看似和普通种植差不多,但实际上是有很多技术要领的。”公司董事长曹思洲介绍说,哪块地适宜哪个品种,把握不同品种父本和母本播种的时间节点,品种间的时空隔离等问题都需要对农民进行专业技术指导。

  同时,产业园大力鼓励制种企业吸引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土地使用权折价入股制种企业,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推广“企业+专业合作社”“企业+家庭农场”等制种基地管理模式,并在全国率先推行制种经纪人制度的基础上,创新“公司+基地+经纪人(合作社)+农户”模式。

  今年,园区共带动4.05万余人创业就业,农户与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建立合作联结机制的比重达100%。

  

  推广绿色高效种植技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杂交水稻制种和普通水稻种植最大的不同是需要选取水稻母本品种和父本品种,在同一地块进行种植。经过长时间摸索,建宁县针对丘陵地带地块相对较小的特征,形成了一行父本与七行母本间隔种植的高效栽培模式。而且针对母本植株和父本植株花期存在时间差的问题,在父本种子和母本种子播种时间节点的把握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产业园创建以来,为了推进优质种子生产,提高制种产量,建宁县对农田基础设施进行了不断提升,大力推广普及了多项绿色高产种植新技术新方法。

  目前,园内制种田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实现全覆盖,为水稻制种生产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我们主要推广了育秧印刷播种和精量播种、完成授粉后收割父本植株、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多项田间新技术新方法。”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余添发介绍说。

  其中印刷播种和精量播种技术可使播种速度更快,播种更均匀,实现节约用种量20%-30%,还为后期机械高效率插秧提供了条件。授粉完成后提前收割掉父本植株,可改善稻田的通风透气条件,减少病虫害发生,可使种子产量提高5%-10%。而绿色防控推广新型绿色农药,加快转变病虫害防控方式,既推动了制种的节本增效,也构建起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

  “我们还在田间设立了20多个气象服务站,加强了气象预测预警。”县种业发展中心主任冯发华补充说。

  数据显示,与2019年相比,2022年园内水稻制种在面积增长0.87个百分点的基础上,产量增长了11.4个百分点。

  

  推动加工仓储装备升级,提升稻种良种率

  水稻种子成熟收割后,要及时进行干燥,随后还需经过精选加工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

  在当地农民的记忆中,制稻种除了种植管护全过程,收割后也要付出更多的劳动。由于种子要保持活力,之前烘干主要采用晾晒的方法。秋收时,天刚亮,农户就得将稻谷摊铺在晾晒场,还要不定时翻动,保证均匀受热。傍晚,又得将稻谷收拢,一袋袋堆放起来。遇上大太阳,三天晒干;天气不好,得重复四五天。中途暴雨突袭,抢收不及的,淋过雨的种子就会长芽发霉。

  针对晾晒费时费力,温湿度不好控制,种子质量难以保障这一产业发展短板,建宁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采取多项措施,鼓励和扶持种子企业、种子专业合作社、制种经纪人建设现代种子加工设施,推进种子加工仓储技术装备升级。在将“烤烟房”改造成“烤种子房”的基础上,引进水稻种子先进烘干线,建设种子收购中转库、种子低温储藏库等,完善现代化种子加工中心和配送体系,促进种子质量提升。

  据介绍,在解决种子烘干的问题中,产业园一方面创造性地对原有“烤烟房”进行了改进,在节约基地建设成本的同时,显著提升了种子初加工的质量,目前已有2400多座“烤烟房”变身“烤种子房”,实现智能化控制,环保又高效。另一方面配置智能烘干机,建成多个区域服务站向农户提供烘干服务。

  胜丰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启辉是一名资深种业经纪人。公司改建6个烤烟房投资36万元,其中农业项目补贴18万元。眼下这6个烤烟房正满负荷运行,每年烘烤种子100余万斤。“种子进了烤房,定好温度,两天两夜,农户就可以取回家,品质不比晒干的差。”

  在对烘干环节进行改进的基础上,产业园扶持了天力、华谷高科、华昊等一批本土企业建设种子加工、精选、色选、仓储等设施设备。目前园区内有自动包装生产线6条,加工仓储能力在2300万公斤以上,基本满足了园区内种子加工需求。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