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3版:版名:综合新闻 日期:20221111
再造一个新“乳都” 图片新闻 “慢肥时代”开启,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新动能 10亿元战略投资提升“农场+酒厂”酿造生态产业集群 绣花针“绣”出农民致富路 农优品牌 振兴先锋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三农号
  0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再造一个新“乳都”
· 图片新闻
· “慢肥时代”开启,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新动能
· 10亿元战略投资提升“农场+酒厂”酿造生态产业集群
· 绣花针“绣”出农民致富路
· 农优品牌 振兴先锋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三农号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11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河南省禹州市顺店镇:

绣花针“绣”出农民致富路

康晓灿 徐嘉

  本报讯 一根绣针、一团彩线、一块布料、一双巧手,传承演绎着悠久的“刺绣文化”,而在河南禹州市顺店镇,传统刺绣不仅得到继承和发扬,更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绣”出了一条群众就业致富的新路子。

  11月7日一大早,把家里收拾停当后,顺西村56岁的康凯就来到村里的刺绣制衣公司上班,这几天,她正和绣娘们忙着赶制一批来自北京的订单。

  康凯所在的刺绣制衣公司是许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松晓创办的,公司通过免费培训、提供设备支持等,带动不少附近村庄妇女在家门口就业。

  据了解,顺店镇素有“丝绸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在国家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政策支持下,民族刺绣这一传统民间手工技艺逐渐走进了公众视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该镇瞄准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刺绣产业,实现了生产专业化、销售网络化,由原来的家庭作坊式生产发展为联户加工、专业化经营的新模式,形成了丝织绸缎专营户、寿衣专营户、秧歌衣专营户和加工专业户等规模式生产经营的新局面。

  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顺店镇鼓励有手艺、懂管理、会技术的“能人”组建刺绣公司,镇里从场地、设备等方面给予全力扶持,通过发挥公司带动作用帮助当地群众就业增收。“镇里像康凯这样有就业意愿但没有技能的妇女有很多,我们通过集中培训,让她们掌握一门技艺,从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该镇文化站站长姜红旭说。

  如今,顺店镇依托刺绣这一特色资源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技术资源,不仅让传统刺绣文化焕发勃勃生机,更是走出了一条“针线活”增值的新路子。目前,该镇拥有刺绣成衣加工户966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机绣加工60家、手工绣40家,辐射全镇39个行政村以及朱阁、花石、火龙等多个周边乡镇,带动绣衣花纹等织品加工专业户4431家、解决就业6000余人。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