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7版:版名:园区建设·广告 日期:20221029
园区带动花生产业成链发展 特色项目引领园区产业整合 图片新闻 打通广昌白莲加工“堵点” 人才助力 实现农村“共富梦” 党建引领技能培训多元化发展 “党建+数字化技术”助茶产业转型 创新工作模式 激活基层治理效能 党建引领群众致富 支部服务民宿发展 文化惠残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007版:园区建设·广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园区带动花生产业成链发展
· 特色项目引领园区产业整合
· 图片新闻
· 打通广昌白莲加工“堵点”
· 人才助力 实现农村“共富梦”
· 党建引领技能培训多元化发展
· “党建+数字化技术”助茶产业转型
· 创新工作模式 激活基层治理效能
· 党建引领群众致富 支部服务民宿发展
· 文化惠残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 图片新闻
· 图片新闻
· 图片新闻
· 图片新闻
· 图片新闻
· 图片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10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江西省广昌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着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打通广昌白莲加工“堵点”

刘宏博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常力强

  

  

  打通广昌白莲加工“堵点”

  

  江西广昌县的农民在采摘莲蓬。 曾恒贵 摄

  采摘、脱壳、去皮、通芯、漂洗、烘烤……从碧绿色的莲蓬到一颗颗乳白色的莲子,这十几道工序缺一不可。

  今年采收季,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的白莲种植户第一次体验到莲子加工全程机械化带来的高效。头陂镇头陂村村民罗华种有100多亩白莲,“七八月份时,隔天就要采摘一次,每次能采大概1000斤的莲蓬,直接送到镇白莲机械加工社会化服务点,六七个小时后就能拿到加工好的通芯白莲。”

  1300多年有文字记载的白莲种植历史,11万亩白莲种植面积,9000吨通芯白莲年产量,为广昌县赢得了“中国白莲之乡”的美称。

  2021年,广昌县以白莲和食用菌为主导产业,成功申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在产业园创建中,该县围绕主导产业,集聚市场、土地、人才、科技等现代要素,着力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乡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特别针对原来白莲加工效率低、成本高、废弃物污染环境等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重点围绕产业升级,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分别在头陂镇、甘竹镇、旴江镇、赤水镇、长桥乡等5个主产区建成10个白莲采收机械加工社会化服务点,为莲子加工全程机械化以及传统产业迈向现代化打通“堵点”,初步构建起农产品种植基地与产地加工互为依托、相生相融的发展格局。

  

  自主研发,支撑特色产业进入“机械化时代”

  广昌县自古以来就被称为“莲乡”,当地农民普遍有种植白莲的传统。在漫长的种植历史中,莲蓬采摘回去后,一颗颗白莲加工的整个过程,全部要靠手工完成。

  在罗华的记忆里,村里人几乎每家都种有一两亩白莲主要供家庭食用,而加工莲子是一项很费时费工的细活。每年夏天莲蓬采收的旺季正好是学校放暑假的时间,“基本上家家户户加工莲子都是全家老小齐上阵。”

  由于莲蓬采摘后当天必须完成莲子加工,否则第二天部分莲子就可能腐坏变质,这样长期以来加工问题就成为产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

  本世纪初,广昌兴莲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针对产业需求,开始着手白莲加工相关机械研发,于2010年左右推出莲子剥壳、去皮一体机,又于2018年研制出莲子脱蓬机。由此,广昌县通芯白莲加工逐步实现了部分环节的机械化。“然而,整个加工工序只要有一个环节还没实现机械化,产业发展就仍然存在堵点。”产业园管委会主任刘凰说,所以园区把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作为一项重要目标任务。具体到白莲产业,在配套建设广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白莲良种繁育及其配套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和生态种养技术的基础上,把加大白莲加工机械自主研发力度,推动全程机械化作为重要着力点。

  在产业园平台的支持带动下,以广昌兴莲机械制造公司为龙头的一批莲子加工机械研制企业快速成长,形成竞争合作态势,为原有机器设备升级改造、新机械的研发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两年,由兴莲机械制造公司带头研制的莲子通芯机攻克多个难关,成功推向市场。螺旋输送轴将固定好的莲子有节奏地输送出来,在停顿的片刻,钻头推下即完成通芯。至此,广昌县白莲加工具备了全套机械设备。

  “莲子加工是一件精细的工作,人工操作时多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技术要求,这就给机械的研发带来不小的难度。”兴莲公司董事长曹志强介绍说,通芯机最大的难点在莲心的精准定位,如稍有偏差就会导致去芯不完全,既影响到莲子的外观也会让口感发苦。

  

  服务社会化,让小农户搭上“现代化快车”

  有了白莲加工全套机器,并不意味着加工环节就可以顺利实现机械化。因为对于多数莲农来说,种几亩白莲就购置全套的机械是不现实的。即使对于种植大户来说,配备全套的加工机械也意味着既要有一笔资金投资固定资产,也要有厂房并配备相应的污水处理等环保设施。

  虽然种有100多亩白莲,但罗华认为自己再投资购置机器设备,建个白莲加工厂也不是明智的选择,何况除了两三个月采收的季节,这些机器一年里的大部分时间要处于闲置的状态。

  另外,之前广昌县存在部分白莲加工经营户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直接排入田间或水沟等地的情况。未经处理的污水流入河道后,导致田间或河道边部分水底发黑,对河道水质造成污染。同时,小型加工经营户加工后也不能对莲壳莲衣等废弃物进行及时处理,时间一久散落堆放的莲废弃物就会发出难闻的气味,对乡村环境造成影响。

  产业园将建立白莲采收机械加工社会化服务点作为推动加工机械化,让小农户搭上农业现代化快车的主要措施。目前根据种植分布,已在5个乡镇建成10个社会化服务点,并相应配备了污水处理厂。其中赤水镇章甫村社会化服务点于今年3月动工建设,7月底竣工;头陂镇服务点于今年7月建成投产。

  服务点或由政府成立平台公司投资运作,或由政府投资建成后,资产归属当地村集体,所获取的收益循环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和巩固提高脱贫人口收入。农户采收莲蓬后可就近送往服务点,支付加工费享受机械化加工服务。

  据头陂镇副镇长谢大康介绍,该镇社会化服务点购置了5台剥蓬机、20台莲子脱壳去皮一体机、10台自动通芯机、10台烘干机等国内最新设备,“在白莲初加工上实现了规模化和全程机械化,可为莲农提供‘一站式’服务。目前日可加工通芯白莲1.5万斤,可满足周边全部加工需求。”

  

  高效加工,让千年产业绿色可持续

  一斤加工好的通芯白莲有150—200粒。用人工加工的话,相当于近200粒莲子要一一经过多次手工处理,才能加工出一斤白莲。而且在莲子脱壳后要去掉包裹的一层薄膜,最是费工费时。

  之前,罗华在采收莲蓬的当天要雇用几十个人。“为避免腐坏变质,莲蓬采回来后当天就要加工完,用柴火烘干,几乎每次都要忙到晚上12点多。”今年莲蓬采收后直接送到社会化服务点,几个小时后就加工成烘干好的莲子了。“而且剥壳去皮一斤才3毛5分钱,比其他小作坊的六七毛便宜了一半,全部加工成烘干莲子一斤加工费也只需要1.6元,比原来人工成本低了很多。”

  有了机械加工的高效率,罗华已将扩大种植规模提上日程,“明年要争取种到四五百亩。”

  广昌县亿豪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轮作种植水稻和白莲。合作社负责人邓平荣说:“传统产业全靠人工,一来效率低,二来成本高,因而很难持续发展,更难规模化经营。今年有了社会化加工服务点,我们加工莲子的成本下降了一半左右。”

  “我们不仅帮莲农节省了人力、时间,还为周边脱贫户及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头陂镇服务点负责人罗正华信心满满地说。

  当地白莲产业重镇甘竹镇年种植白莲1.6万亩左右,传统的白莲手工加工方式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白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近两年,该镇在广昌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支持下,建成一体化白莲加工基地,目前已经达到白莲鲜莲年加工能力200万斤,大大提高了白莲加工效率,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为白莲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了科技支撑,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