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居是一本书,读过了春的生机、夏的绚烂,秋天就到了。历史上的龙居,也有许多秋天的故事。1956年的秋天,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工程——打渔张工程竣工,滋润了黄河入海口半个多世纪水丰草美;1978年的秋天,规模浩大的黄河南展宽工程落成,自此黄河尾闾安澜,万顷锦绣。
坝上人家应犹在,龙居湾里日日新。今年东营龙居古镇的秋天,一派丰收、喜悦景象。龙居湾的稻穗黄了,王家的蜜桃熟了,麻湾的西瓜笑了,南里的莲藕胖了,西史洼的杞柳长了,龙居的水格外的清,龙居的天空格外的蓝,红火的生活气息氤氲蔓延。
清晨,喜庆的唢呐打破了小镇的宁静。一支迎亲队伍从“龙居湾宿集·大河丝语”民宿中缓缓走出,新郎官骑着马,带领着花轿,一场传统韵味的民俗婚礼举行。多姿多彩的龙居湾宿集,因其“古朴、风雅、精致”,经常会成为新媳妇出嫁的“娘家”,一个个乘龙快婿与心上人从这里比翼双飞。大河入海桑林绿,潜龙居地丝语嫣。蚕桑之乡龙居,把昨日的丝绸之路,变成了今天的幸福之旅。这样的热闹,一定不会少了非遗节目盐垛斗虎和短穗花鼓,“老虎一到,四季平安”“花鼓一敲,雨顺风调”,在喜庆的日子里“打老虎”、听花鼓,千百年来已成为龙居人民的生活习惯。看人虎相逐、鼓槌翻飞,仿佛看到一个个生动的历史符号在跳跃,穿越了时空,在这片曾经兴盛过古东夷文化、殷商文化、宋文化的土地上演绎和传承。
沿着赵匡胤当年的足迹,我们来到真武庙、凤凰台、打狼台遗址,这里是他曾经居住、练兵、惩恶霸的地方。神话故事里,华胥氏生子伏羲、女娲,二者合体为龙,穿过黄土高原,一路奔波入海。期间,有过疲惫胆怯,有过畏难退缩,在这里受真武大帝“依道而行”的点拨,“六德”修行圆满。是夜,赵匡胤夜宿真武庙,也得此真言,终其一生,以“道”治国、平天下。龙居,确实是一个灵气之地、好运之地。
龙居有八景,除了上述三处之外,还有南展叠翠、坝上花海、浮桥古渡、巨龙回眸和龙栖帆影。进入南展大堤,也就是俗称的第一道坝,就进入了著名的黄河南展区。映入眼帘的是满眼的绿,青翠欲滴,空气中散发着负氧离子的味道。据称这里森林面积达4万亩,是真正的“城市绿肺”“森林氧吧”。从绿树环抱的兴龙路一路向西,就到了黄河岸边。各种各样的野菊花竞相开放。兴龙路尽头处,是古麻湾的渡口,历史上这里盐业、漕运发达,商贾云集,商船如织,曾有谚云“麻湾不发船,济南府没有盐”。明末清初时,这里诞生了山东首富刘氏,建造了清代山东最大的庄园——刘氏庄园。如今渡口仍在,只是变成了浮桥,连接着对岸的凤凰城利津,龙凤相依,傍水呈祥。浮桥东侧,坐落着古色古香的龙居人家,游客在幽雅的小院里品着诗酒花茶。南面的麻湾刀具铁匠铺里,炉火正旺,老铁匠在捶打着客人定制的龙湾宝剑。这时,周边农户院里传来激昂悠长的打夯调子,“喊起号子来呦,呦~嘿~”,研学的学子在体验打夯、耕种。
龙居观赏黄河的最佳去处是同心圆。黄河这条巨龙由西向东,在此形成一个超过九十度的大弯,向北注入大海,宛若深情回眸,倾注了无限眷恋。黄河九曲十八湾,始于乾坤湾,终于龙居湾。无怪乎莫言到此也挥毫泼墨“黄河入海处,必有大文章”。黄河的眷恋和偏爱还在这里留下了一块美丽的天然湿地——龙栖湿地。湿地中有一个宽阔秀丽的龙栖湖,是一年一度的龙居龙舟赛的举办地。
赏过了,玩累了,就该吃了。龙居有“三甜”“三宝”“三吉”“三吃”,分别是“西瓜香梨和蜜桃,柳编丝绸麻湾刀。渡渡洛洛龙小闲,羊汤丸子水煎包。”读不完秋天的龙居,写不完龙居的秋天。不知陶渊明来到今天的龙居,畅饮了传承千年的张氏酒坊的黄河入海酒,又该有怎样的新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