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6版:版名:种植业 日期:20221012
创北方春油菜连片种植高产纪录 山东临邑县推广玉米适时晚收 浙江嘉兴市新丰镇特色种植促共富 贵州遵义市来了种养技术帮扶特派团 端稳“中国粮” 做优“湖南饭” 生产全程有指导 稳定销售靠订单 追着数据种西瓜 茅畲瓜农更安心
  006版:种植业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创北方春油菜连片种植高产纪录
· 山东临邑县推广玉米适时晚收
· 浙江嘉兴市新丰镇特色种植促共富
· 贵州遵义市来了种养技术帮扶特派团
· 端稳“中国粮” 做优“湖南饭”
· 生产全程有指导 稳定销售靠订单
· 追着数据种西瓜 茅畲瓜农更安心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10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小餐桌带动大市场 小饭碗撬动大产业——

端稳“中国粮” 做优“湖南饭”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田

  

  

  端稳“中国粮” 做优“湖南饭”

  

  湖南双峰县井字镇花山村稻穗飘香喜获丰收。 资料图

  10月6日,在湖南省邵阳县小溪市乡川门村,种粮大户王竹生、王启成父子的油菜联合播种机来回忙着播种油菜。今年王氏父子不但承包了千余亩双季稻、进行了6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还为全县提供农机社会化服务一万余亩。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王氏父子勤恳种粮为的是能吃上“一桌好饭”,他们是湖南农民的缩影。近年来,湖南省重点围绕“端稳端牢中国粮,做优做香湖南饭”开展三农工作,一方面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生产任务,同时以“湖南饭”为突破口接续乡村振兴,以小餐桌带动大市场、小饭碗撬动大产业,探索出一条湖南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产业“饭”:

  打造全产业链条

  提起湖南饭,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辣!但这只是单一的味觉感受。其实,“一桌湖南饭”相当丰富多样,包括湘米、湘菜、湘油、湘猪、湘茶、湘果、湘酒、湘点心、湘调料、湘器皿、涉农湘企等全要素。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市场与信息化处负责人告诉记者,打造“中国粮·湖南饭”,其实打造的是一条完整的湖南农业产业链条。湖南以“湖南饭”切入,掀起整个湖南优质农产品的大整合,构建起围绕特色农业相关的产业链的大整合。

  首先是发展壮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湖南常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000万亩左右、产量稳定在600亿斤左右;生猪出栏6000万头左右;油菜、油茶、蔬菜、茶叶、淡水产品、柑橘、中药材等产量稳步增加,为“一桌湖南饭”提供稳定、优质的食材。

  好食材有了,还需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湖南大力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建立预制菜产业链标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发展壮大了一批预制菜加工企业。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湖南预制菜产业整体规模在300亿元左右,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20多家。

  为了让“湖南饭”吃得更新鲜,湖南近两年着力加强农业冷链物流设施建设。2020年湖南省被列为全国首批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项目试点省份。2020、2021两年,湖南围绕水果、蔬菜、畜禽、水产等鲜活农产品,在田间地头建成6496个冷链设施,全省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能力提升34%,鲜活农产品损腐率下降10.8%,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和错季销售能力普遍提高。今年湖南计划投入5亿元,建设2400个设施。

  如何让“湖南饭”吃得更放心?那就是要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湖南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农产品质量管控标准体系,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截至去年底,全省有5792家企业、14487个产品入驻“身份证”管理平台,生产过程可追溯,质量安全有保障。

  

  科技“饭”:

  院士“天团”显神通

  在湖南农业领域,有一支院士“天团”:养猪院士印遇龙、辣椒院士邹学校、油菜院士官春云、鱼院士刘少军、杂草防控院士柏连阳、食品工程院士单杨、木竹院士吴义强。他们为“湖南饭”注入科技的力量,让一桌“湖南饭”色、香、味俱全。

  在培育优种方面,湖南加快种业产业资源整合,既攻坚前沿探索、又注重产业应用,院士“天团”各显神通,研发出一系列优良品种。产业层面,湖南拥有种业企业400余家,商业化育种规模不断扩大;在水稻领域,有AAA级种子企业24家,近年来国审水稻品种湖南占比超四成。

  在丰富品类方面,院士们多年来致力生产品类多样、能满足不同消费需求的农产品,丰富湖南的餐桌,让做优做香湖南饭有更多、更优的选择。今年,院士们通过电视平台展示了最新的科研成果,给湖南饭“上新”。印遇龙院士为大家展示了用茶叶作为饲料添加剂喂大的“茶香猪”;邹学校院士推荐的是太空选育的最新品种龙福椒,产量高、口感好,目前湖南辣椒总产值已经达到170亿元;单杨院士展示了一颗一年前采摘的脐橙,通过锁鲜技术保存,依然新鲜营养。

  在提升品质方面,湖南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扎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节水、节药、节肥种植技术,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从源头上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升农产品品质。柏连阳院士30余年专注草害防控,构建了“一次性—高活性—低成本”稻田杂草安全高效化学防控技术体系;创立了“快速检测—析因寻靶—对靶施药”杂草抗药性高效精准治理技术体系;开辟了“化感抑制—专性致病—靶向干扰”杂草绿色防控新领域,“三位一体”保障湖南饭的品质与安全。

  

  品牌“饭”:

  力推四大名牌培育行动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市场与信息化处负责人表示,“做优做香湖南饭”落脚点在“优”和“香”,而要达到“优”和“香”的目的,要靠品牌农产品来实现,为此,湖南力推四大名牌培育行动——

  实施农产品名牌培育行动。深入推进“品牌强农”行动,“两茶两油两菜”和“湘赣红”等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品质稳步提升,每年评选一批“一县一特”优秀农产品和“小而美”特色农产品品牌,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数量稳步增加。

  实施餐饮名店培育行动。立足湘菜特色,培育了一批地方特色突出、文化内涵丰富、社会影响较大的餐饮名店,引导名店进行菜品研发,食材采购对接湖南特色品牌农产品。

  实施农产品加工名企培育行动。大力发展农业市场“产+销”和流通主体,引导和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打造了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质量安全水平高、加工增值潜力大、行业地位领先的农产品加工知名企业。目前,全省上市农业企业达22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近1000家,涌现出一批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

  实施湘菜名县以及预制菜加工企业培育行动。支持各地全产业链发展本地湘菜产业,今年湖南首次开展“湘菜名县”评选工作。同时,还支持县市区结合地域文化特点,积极组织“一乡一品”推介和“一县十碗”“百县千碗”等评比,形成“百碗上桌、千菜竞秀、万民消费”的生动格局。

  放眼望去,搭载着琳琅满目的品牌美食及鲜辣有味的湘派菜肴,越来越多的“湖南饭”“湖南味”乃至“湖南品牌”正走出湖南,走向全国,丰富着全国人民多元的饮食消费需求。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湖南坚决扛牢粮食安全生产政治责任,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湖南样板”,以新时代鱼米之乡的姿态书写“粮食安全”的完美答卷,更为丰富百姓餐桌展现出湖南担当。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