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邀请农业农村部油菜专家组成员对特泥河农牧场六连(队)36号地进行科学测产。测产专家分别来自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长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农科院等单位,参加测产的还有呼伦贝尔市统计局相关人员。测产地块面积274亩,为集中连片种植。此次测产既采取了理论测产也开展了实收测产。理论测产选取5个样点,平均亩产为276.8公斤。实收测产通过割晒、捡拾脱粒、烘干、清选等,最终测得产量为261.5公斤,实测机械损失率为5.5%。
测产专家组组长、农业农村部油菜专家指导组副组长、长江大学张学昆教授宣布了理论和实收的测产结果,并表示该结果创造了北方春油菜产区百亩以上集中连片种植油菜的高产纪录。
据介绍,今年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承担了全国油菜绿色高质高效行动任务,为了保证行动扎实推进,取得实效,特泥河农牧场有限公司按照自治区农牧厅关于此项工作的安排部署,在六连(队)36号地集中打造了274亩的油菜高产田。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高杰表示,特泥河农牧场有限公司油菜获得高产除了今年气候有利于油菜生长外,与公司常年采用小麦、油菜轮作倒茬的耕作制度密不可分。通过轮作可实现土壤养分的均衡利用,有利于保持、恢复、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草害的发生。公司还建有有机肥厂,农场的土地通过常年施用有机肥,其透水性、蓄水性、通气性较好,有利于油菜根系生长和营养的吸收利用,同时可有效缓解阶段性干旱对油菜生产造成的逆境。在栽培管理上,通过采用麦茬免耕油菜的播种方式既实现了保护性耕作,也有效提高了油菜的播种质量和保苗率;通过合理密植构建适宜群体,实现光热等资源的充分利用;通过氮素后移的施肥方式,实现精准、高效、科学施肥;通过使用大型植保机械,实现标准化的统防统治机械作业。
专家组一致认为,特泥河农牧场有限公司油菜种植的耕作制度和方式,以及采取的综合技术措施,增产效果显著,充分体现了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可在同类型区域进一步复制推广,对提升呼伦贝尔农垦以及北方春油菜产区整体油菜单产水平,提高油菜籽供给能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