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4版:版名:综合新闻 日期:20221001
国务院安委会综合督导检查组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回头看”督导检查 农业农村部印发《油菜抗旱抗涝保播种保全苗工作预案》 全国冬小麦秋播拌种率将超90% 福建首个国家土壤质量观测实验站通过验收 图片新闻 我国创建黑土保护利用全域定制模式 山东乐陵:“三聚焦”促理论宣讲深入群众 人才活水来 沃野满目新
  004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国务院安委会综合督导检查组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回头看”督导检查
· 农业农村部印发《油菜抗旱抗涝保播种保全苗工作预案》
· 全国冬小麦秋播拌种率将超90%
· 福建首个国家土壤质量观测实验站通过验收
· 图片新闻
· 我国创建黑土保护利用全域定制模式
· 山东乐陵:“三聚焦”促理论宣讲深入群众
· 人才活水来 沃野满目新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10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科院发布“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阶段性成果

我国创建黑土保护利用全域定制模式

自主研发四百马力智能农机可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无人作业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郑惊鸿

  本报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郑惊鸿)9月29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阶段性成果,专题发布《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报告(2021年)》、“鸿鹄”T300智能农机以及“东生”系列大豆新品种推广与应用成效。“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实施一年来以来,取得了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效,在7个示范区建立了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与感知系统,创建了“地理学+大数据+现代农业”的“黑土粮仓”全域定制模式,我国自主研发的400马力新能源智能农机下线,可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无人作业。

  发布会上,中科院副院长、院士张涛指出,“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是中科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体系化、建制化优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是继“黄淮海”农业科技会战后,中科院联合黑吉辽蒙四省区,启动实施的又一次农业科技大会战。张涛表示,“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将通过原始理论创新、关键技术突破与成果推广应用,为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提供科技支撑,为实现黑土地永续利用提供科技解决方案。

  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姜明介绍了“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针对黑土地“变薄、变瘦、变硬”问题,解析了黑土区主要侵蚀过程的临界地貌特征,构建了漫川漫岗黑土区土壤侵蚀量的估算模型,阐明了黑土有机质演变特征及积累机制,建立了黑土地土壤健康评价体系;针对黑土地不同区域的农业资源禀赋与气候特征、黑土退化及恢复障碍因子,形成了区域适宜性的黑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支撑了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的实施。“龙江模式”支撑中厚层黑土培育与粮食稳产高产;“梨树模式2.0”集区域、精细、系统为一体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实现黑土地保护与产能协同提升;“大安模式”实现盐碱地高效改良与综合利用相结合,支撑吉林省“千亿斤粮食”工程;“大河湾模式”以大数据与智能装备融合,创建了黑土地保护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新范式。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廖晓勇介绍了《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报告(2021年)》主要内容,报告系统介绍了东北黑土地的地表赋存环境现状、黑土区气候变化与水热条件、作物种植与粮食生产、农田设施与科技支撑能力建设等有关情况,分析了黑土地土壤性质及退化状况,梳理了“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实施以来取得的主要进展,并通过系统说明黑土地现状、保护与利用的关键技术与创新模式等,让公众更加了解黑土地、保护黑土地。

  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李艳华介绍了我国“东生”大豆系列品种研发与推广应用情况,突破大豆分子育种技术瓶颈,先后培育出“东生”系列大豆品种31个,分别满足高产、优质、高脂、早熟和耐盐碱等市场不同需求,在黑龙江省第二三四积温带累计推广超过5000万亩,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单一品种收购”和“订单式种植”的模式。“东生79”脂肪含量24.16%,创黑龙江省近50年来高脂品种新高;抗盐碱大豆新品种“东生118”实现了中重度苏打盐碱地亩产149公斤突破;“东生17、19、37、77”亩产均突破250公斤,达到国际高产水平;“东生7号”蛋白质含量达到42%,入选农业农村部2022年主推大豆品种。2022年“东生”大豆种子销售5.66万吨,在黑龙江省推广1415万亩,约占全省种植面积20%。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张玉成介绍了“鸿鹄”T300智能农机和以智能技术驱动的黑土地保护利用“大河湾模式”。“鸿鹄”T300是面向黑土地定制开发的400马力电动智能农机,目前已下线进入作业测试,可在耕作过程中完成土壤、作物、农艺的数据采集,实现全程无人化“耕种管收”作业。“大河湾模式”将智能硬核技术与黑土地保护利用深度融合,实现了耕地、作物、农艺数据“采集、分析、决策、执行”的闭环管理。利用智能农机,“大河湾模式”提出了以高新技术引领黑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解决方案,为我国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探索了一种“机械化”基础上实现“智能化”的新模式。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