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7版:版名: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广告 日期:20220923
稳就业 促增收 防返贫 住建部:2341.6万贫困户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 水利部:解决1710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图片新闻 金融“妙笔”绘就乡村产业好场景
  007版: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广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稳就业 促增收 防返贫
· 住建部:2341.6万贫困户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
· 水利部:解决1710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 图片新闻
· 金融“妙笔”绘就乡村产业好场景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09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稳就业 促增收 防返贫

——山东梁山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龙成

  今年以来,山东省梁山县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防止脱贫群众返贫,通过加强防返贫监测、落实好稳岗就业帮扶政策、引导致富带头人带动发展产业、严格规范扶贫资产运营和管理等措施,助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目前,已覆盖全县脱贫户6631户14013人,监测帮扶对象123户146人。

  

  政策保障兜底

  不让一人返贫

  梁山街道庄楼村脱贫户庄保文,妻子为二级残疾,两个孩子年龄尚小,均离不开人照顾,加之母亲年事已高,只能在家种地,农闲时在周边打打零工。2020年,庄保文又因腹部脂肪瘤进行了手术治疗,虽然术后恢复良好,但丧失重体力劳动能力。庄楼村“两委”班子在逐户排查防返贫风险工作中,发现庄保文一家面临着严重的返贫风险。

  庄楼村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发现庄保文家有返贫风险后,针对他家情况,将庄保文一家纳入低保兜底保障。”今年以来,梁山县乡村振兴局联合人社部门开发城乡公益岗位,优先安排年龄较大、体质较弱、有就业意愿的脱贫群众上岗工作。庄楼村安排庄保文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做管理员,实现家门口就业。

  今年以来,梁山县设立公益岗323个,464名脱贫人口实现再就业,发放工资73万余元。

  小安山镇曹庄村的张世凡,去年夏天高中毕业后,被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录取,但几千元的学费着实让前年刚脱贫的家庭犯了难。前些年,张世凡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改嫁,奶奶身患重病,全家生计就靠爷爷一人维持,靠着低保兜底政策2020年才刚脱贫,一直也是村里的监测帮扶对象。

  张世凡告诉记者:“看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还很兴奋,但想到家里的情况,就担心这个学上不了。”

  曹庄村村委知道张世凡的情况后,马上报告给小安山镇党委,镇党委立即组织人员到他家中了解具体情况,详细向他介绍国家“雨露计划”助学帮扶政策。看着学费解决,一家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发挥“头雁”作用

  做强致富产业

  在大路口乡现代农业智慧育苗基地,长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邱洪喜正在察看外销的80万株草莓苗长势。自去年基地投入运营后,仅草莓育苗一项,就实现年利润100余万元。邱洪喜也从一名打工仔变成了乡村致富带头人。

  2019年,梁山县实施助力乡村振兴产业领军人才筑巢工程。回乡创业的邱洪喜流转了四个村庄1000亩土地,采取资金和技术管理入股方式,建立高标准蔬果种植园区,发展观光农业。然而在启动之初,项目就遇到了资金周转难题。

  了解到邱洪喜面临的困难后,当地政府积极协调金融部门,简化贷款审批手续,仅用七个工作日,项目所需资金全部到位。2020年,园区又启动智慧育苗项目,面向全国培育出售草莓苗,带动周边4个村庄集体收入均超过5万元,同时直接带动50多名脱贫劳动力就业。

  梁山县大路口乡贾堌堆村脱贫户马杰说:“我在这里负责插苗、去花,一个月收入2000多块钱。”

  通过筑巢工程,越来越多像邱洪喜这样的人才回乡创业。在夯实人才支撑的同时,梁山县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位于梁山县韩垓镇的五里堡村,2021年以前,小麦、玉米是村里的主要产业,大部分村民都以外出务工为主。

  去年3月,五里堡村党支部书记崔恩锁,在经过考察调研之后,决定在村内发展生猪养殖产业。

  2021年5月,在崔恩锁带动下,五里堡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企业”模式,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新希望公司,全村30多位社员筹集500万元,建设高标准现代化猪场,由新希望公司提供仔猪、饲料和养殖技术。同时,雇佣8户脱贫户参与集中养殖管理,月工资能达到5000元。生猪出栏后,新希望公司每头按照200元基础代养费支付给合作社。

  截至目前,梁山县通过致富带头人带动发展产业项目261个,新建、扩建村级服务场所163个,383个行政村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带动脱贫人口近5000人,人均年增收近8000元。

  

  做好资产管理

  群众持续增收

  “经过初步检查,主要是2号交流箱电闸烧坏,因为生产厂家不同,要更换的开关不匹配,我们必须得重新配电盘。”梁山县圣乐新能源公司光伏电站运维员刘振全说。

  8月20日,在梁山县小路口镇后门王村的淤泥浑水中,在近40摄氏度高温下,梁山县圣乐新能源公司的运维员们,已经持续工作了5个小时。

  当天,梁山县光伏运维调控中心监测到位于小路口镇后门王村光伏电站离线,负责电站运维的圣乐公司立刻派出专业人员奔赴现场处理。到下午4点,抢修顺利完成,电站全部恢复工作。

  “2016年以来,全县59座光伏扶贫电站,由于运行年限较长,设备组件老化损坏时有发生,光伏发电能力偏低,电站时常会发生各种故障。”梁山县乡村振兴局光伏项目科负责人刘潇告诉记者。

  电站运营时间越久,发生故障的风险越大。“在运营维护方面,各乡镇根据实际需要选定第三方运维公司,由村与运维公司签订运维协议,第三方运维公司根据协议约定提供光伏电站日常清理、检修和后台系统监测,确保将监测到的故障及时解决。”刘潇介绍。

  据统计,光伏扶贫电站自建成并网发电以来,共实现发电收益780余万元,为脱贫户直接分红370余万元。同时,提供光伏公益岗位240人次,带动脱贫群众就业增收约50万元。

  黑虎庙镇杨桥村曾是一个省级贫困村,靠着养殖肉牛肉羊摆脱了贫困。2020年9月规划牛羊交易市场,并纳入梁山县2021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库,由衔接资金投资建设。

  杨桥村党支部书记杨振军介绍:“牛羊交易市场已在去年6月建成。交易市场有我们村里20%的股份,我们村集体收入每年最少能达到50万元,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一支由10名脱贫劳动力组建的市场管理队伍,保障平时运营维护,平均每人月收入能有3000元。”

  2021年,梁山县像杨桥村牛羊肉交易市场一样的衔接资金支持项目共有近100个,目前衔接资金支持项目已全部完工并通过县级验收,在衔接资金支持项目的助力下,预计脱贫群众人均总收入较去年能增长20%。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