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石门村果农正在采摘成熟的软籽石榴。 郑占波 摄
“我们支部现在是‘三星’支部,各位党员同志要齐心协力,一起加把劲,争取明年进入‘四星’,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咱们村的大变化、大发展。”日前,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小浪底镇班沟村村组干部、党员、群众代表会上,村党支部书记朱文胜为大家作动员。
自开展“五星”支部创建以来,小浪底镇各党支部围绕“支部过硬星、产业兴旺星、生态宜居星、平安法治星、文明幸福星”创建要求,同向发力抓创建、个个争先创“五星”。
走进小浪底镇北达宿村,放眼望去,道路整洁宽敞。村党支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能力作风建设年中,村党支部将道路整治拓宽工程与“五星”支部创建结合起来,第一块要啃下的“硬骨头”就是把村里2组和6组之间的“断头路”修好。
这条只有100多米长的路,因为路旁住户占道筑基围墙等问题,道路硬化始终无法落实,近年来,不少村民多次对此提出意见。为动员群众整治拓宽道路,村党支部成员逐户做群众工作,通过劝导、协商、解释路面拓宽工作方案等方式引导道路周边群众拆除违建。最终,在短时间内修通了让村里人头疼的“断头路”。“支部力量大,幸福路到家!”每逢提起修路的事,村民周庆都要对村党支部竖起大拇指。
“现在每户群众都有党员联系,村党群服务中心每天有人值班,门口公布有值班表、联系电话,办事方便多了。”石门村村民们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小浪底镇结合“五星”支部创建,在全镇推行“党员联户、干部包片、支部会商”制度,各村按照“就亲、就近、就熟”的原则,组织每位在家有能力的党员参与联户,各党小组组长监督小组党员,每一名党员包联5户至10户群众,没有党员包联的群众,由村组干部兜底。联户党员主要开展理论政策宣讲、组织发动群众、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实现党员服务群众全覆盖。
如今的小浪底镇,多项重点工作都通过党员联户机制得以顺利推进:遭遇夏秋季极端暴雨天气时,党员们冲锋在前排除险情;当村民之间发生矛盾时,“分管”党员又成了调解员,协助调解纠纷。随着“五星”支部创建的深入推进,党员联户机制已经在全镇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红色朋友圈”,不仅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更让基层党建引领工作做得更深更细,让党员和群众走得更近。
“评上‘五星’支部后,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方向也更明确了。我们打算在草莓产业园、乡村农家乐建设基础上寻求突破口,结合乡贤返乡创业,探索实践‘党建引领+美丽乡村+特色农业+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模式。”8月23日,洛阳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明达村党支部书记杨瑞安信心十足地对前来观摩“五星”支部创建的外镇村党支部书记们说,“我们还想利用村里闲置学校场地,挖掘望椿轩私塾学堂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研学体验,争取在3年内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
明达村只是小浪底镇着力打造“产业兴旺星”党支部、做强“一村一品”大文章的一个缩影。借助郑州大学云创中心智库,该镇深入挖掘、运营“小浪底”品牌,推进特色种植产业发展,目前全镇已种植花椒2万多亩、薄皮核桃6000多亩、软籽石榴2000多亩、艾草1000多亩。今年,该镇又着力推进小浪底镇、庙护等村文创基地,班沟、柳树滩等村特色民宿基地,明达、上沟等村研学体验基地等建设工作,开辟“农文旅”融合发展局面。
走进班沟村,优秀乡贤表彰榜、复原军人光荣榜、优秀大学生榜、瓜果之乡情况介绍等内容新颖的文化长廊随处可见,改造一新的区道小李线穿村而过,富有特色的窑洞式农家乐即将开业……
班沟村现存有一处班沟遗址,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开展“五星”支部创建工作以来,村党支部以“三清两建”(清资产、清“村霸”、清矛盾,建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强群众自治组织)为抓手,从党建阵地提升、生活污水处理到“一宅变四园”创建等工作,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与班沟村同样历史悠久的庙护村是河南省传统古村落,现存有原孟津县委、县政府和县武装大队旧址3处,以老屋、老房、老路而闻名。因为是老村,由于常年雨水冲刷,村里边到处是残垣断壁。近年来,村党支部推进“三清两建”专项行动,经干群共同讨论后,统一先将村内的残垣断壁拆除,对于保存相对完好的老院子则进行保留。这些老宅院先后引来《最后的党费》《红色赵堡小延安》等红色电影进村取景拍摄。庙护村党支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村共收回集体建设用地4000多平方米,正在谋划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力图在村中打造文创街区、沉浸式体验基地等。
为扎实开展“三清两建”专项行动,小浪底镇经分析研判、全面掌握村容村貌及产业发展等各类情况后,引导各村党支部着力办好与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事。目前,全镇共收回集体建设用地293.9亩,清收集体农用地929.8亩,清收集体资金21.8万元,清收固定资产404万元,核减村级债务33.67万元,废止合同49份,规范合同60份,化解矛盾578起,摸清了乡村集体资产,化解了一批村级债务,完善了一批规章制度,乡村治理成效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