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烈日当头,晾晒棚里热气蒸腾,形成阵阵薄雾,29岁的李泽西随机掀开一个小盆的纱布,将木勺伸进去搅动,内里的瓜豆酱显得愈发浓郁红亮。
“今年太阳大,恁看俺这批酱晒得多好,得包个红包吧!”“中!等这批酱之后打包一定给恁发。”专职晒酱的村民王大姐冲着李泽西得意地笑起来。
村里第一个留学生、第一个返乡卖酱的北漂青年、第一个拥有百万播放量的直播带货红人,多个标签让李泽西在河南中牟县小有名气。从一天一二十单到几百单,再到现在日均2000单,李泽西只用了三年不到的时间,年销售额从40万元增加至将近2000多万元,收入翻了50倍。
传统瓜豆酱需要新鲜西瓜做原料,制作时间只有短短三个月左右。晾晒得靠自然发酵,为实现最佳风味,需要人工每天分时段翻搅。在李泽西的公司,像王大姐这样的专职晾晒工人还有十几人。
“日头最毒的三伏天就是瓜豆酱酿造的最佳时机。”每天都要来查看酿造情况的李泽西晒得黝黑,跟村里招来的工人们熟络得很,采访中他不断在河南方言和普通话中来回切换。
“刚开始就是我用私家车拉货,拿后备厢装,放个十几箱,第二年就变成了小货车,现在得用大货车还得一天运好几趟呢!”李泽西告诉记者,起初摄像、剪辑、主播、运营、打包等活都是他一肩挑,现在是专人做专事,三年间,他的团队从一个人扩大到几十人。
“我是第一个在短视频卖瓜豆酱的,算是赶上风口了。”李泽西回忆道,瓜豆酱本来只是自己的乡愁,“其实过去在河南农村几乎家家都自制瓜豆酱,但因工艺较复杂,做的人越来越少,在外地的河南人想吃到正宗味道太难了。”他本来毕业回国的梦想是创立摄影工作室,虽然知道很多老乡都跟他一样惦记着这一口酱,但起初并未想过自家奶奶制作的酱也能做成“大生意”。
正是在李泽西回国的2016年前后,直播带货开始异军突起,短视频平台迅速兴起,将农产品电商带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回国三年,不想再“漂”在异乡的李泽西决定凭借自身的新媒体本领返乡创业,经过前期调查、市场分析、消费定位、同业对比,他对短视频卖酱有了更足的信心和底气。事实上,调味酱由于耐储存、食用场景多元,一直是农产品电商领域里销量前十的品类。数据显示,我国调味酱市场规模约400亿,竞争格局较为分散,行业前景广阔。
2019年4月,李泽西成立了郑州酱子食品有限公司,注册了商标“奶奶的酱”,将奶奶请来做全程技术指导,因看好电商发展,李泽西把宣传销售渠道全放在线上。
同时他将现场切西瓜、煮豆、晒豆、裹面等制作环节和端上餐桌“白馍蘸红油”的画面一一拍下制作短视频。凭借过硬的摄影技术,他拍摄的制酱短视频,画面色彩鲜艳,视觉冲击力强,快节奏的剪辑技巧让其制作更显精良,上线不久就吸引了百万流量,第一年的产能不到4个月就销售一空。
对李泽西来说,返乡并不是简单重复长辈人生,而是开创一番新事业。正是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给了他在家门口实现创业梦的新机会。
如今已有一大批像李泽西一样的新农人正借助电商快速成长。他们懂技术善经营,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普遍具备高学历,对短视频、直播电商等创新业态也更敏感。
“农村电商发展快,许多年轻人愿意回来,我现在招人比以前容易多了。”李泽西告诉记者,他能在中牟开出不逊于一线城市互联网公司的工资水平,愿意返乡从事电商运营、主播、摄影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采访结束后他还要赶去面试新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