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5版:版名:农业科技这十年 日期:20220825
山西:下活科技一盘棋 打造“特”“优”新动力 重塑重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构建聚才强磁场支撑农业高质量 开展专家团队包联服务 打通科技推广“田间路” 协同试点 成效明显
  005版:农业科技这十年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山西:下活科技一盘棋 打造“特”“优”新动力
· 重塑重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构建聚才强磁场支撑农业高质量
· 开展专家团队包联服务 打通科技推广“田间路”
· 协同试点 成效明显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08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重塑重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构建聚才强磁场支撑农业高质量

  2021年,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启动重塑重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全面构建起服务“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打造了全省农业科技战略力量。去年农民丰收节、农交会上,山西省委书记林武为15名体系首席专家颁发聘书。体系成为新时期最具特色和显著优势的现代农业科技组织平台、最具活力和创新驱动的联合攻关平台、最具合力和高效协同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最具凝聚力的产学研用推、农科教深度融合发展平台。

  (一)顶层设计,科学架构。围绕实施“特”“优”战略,结合山西产业实际,组建玉米、小麦、杂粮、谷子、油料、马铃薯、果树、蔬菜、食用菌、中药材(药茶)、猪、鸡、牛、羊、渔、牧草、功能食品17个体系。每个体系设置首席专家1名,由省内学术领域有突出建树、技术推广有突出成就、科研攻关有创新团队的权威专家担任,设置科研、推广副首席专家,按育种、栽培、农机、产业经济等环节设置岗位专家,架构起覆盖产业全链条全过程发展需求的产业技术体系。

  (二)打破藩篱,广聚贤才。拓宽选才用才渠道,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发布遴选通知,积极动员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推广机构申报。省内6所科研院校的633人申报,经过竞聘演讲、专家评审、会议研究、公开公示等环节,遴选出体系专家358名。体系队伍呈现学历层次高、成员精英化特点,博士占比41%,正高职称占比45%,一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学者、长江学者等高层次的科技领军人才进入体系,打破了人才交流的藩篱,集聚了人才。

  (三)人岗相宜,“五个注重”。增强岗位匹配度、团队融洽度、干事创业同心度。注重选拔“一懂两爱三过硬”优秀人才。将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政治过硬、作风过硬、本领过硬作为选才用才标准。注重服务全产业链。按照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全过程全环节设置岗位,支撑服务产业全链条发展。注重研用推相结合。各体系由科研、推广、链主企业等技术应用主体构成,促进科研任务“从生产中来、从需求中来、从市场中来”,科研成果“到生产中去、到用户中去、到企业中去”。注重衔接“国家队”。有效衔接国家产业技术体系,有力承接国家体系工作任务及创新成果,发挥国家体系对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注重释放“内核”潜力。以体系专家为骨干,集聚同行专家和各类资源,带动更大范围的联合。

  (四)创新机制,保障运行。制定《山西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办法》,加强体系与产业管理、技术推广部门的深度融合,建立互为支撑、优势互补、高效联动的合作机制。从2022年起,通过任务委托的方式,每个体系安排200万元专项经费,17个体系共投入3400万元支持科技创新、技术集成,示范推广。

  (五)破卡解难,实干担当。产业技术体系搭建起农业科研联合攻关的大舞台,专家们聚焦产业“卡脖子”问题,将产业难题变科研课题,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技术服务与产业需求有效对接。2021年,杂粮等基础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有机旱作、功能农业领域形成一批高转化性成果,谷子冬播等一批试验技术获重大突破,旱地小麦探墒沟播、加工型马铃薯等重大技术重要品种全省推广。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