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素镇新庙滩村伙场整治后打造的“口袋公园”。 白冬 摄
蜿蜒的乡村道路通畅整洁,农家小院里绿意盎然,村中的小公园鸟语花香……盛夏时节的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巴拉素镇元大滩村,满目尽翠、生机勃勃。
难以想象,如今风景秀丽的元大滩村就在去年还是垃圾成堆、圈舍杂乱,一片萧条的景象。记者从村民口中得知,元大滩村的巨大变化得益于巴拉素镇的伙场整治行动。
何为伙场?“伙场”也称“伙场盘子”,是榆林市榆阳区北部风沙草滩区农户对房前屋后空闲地的俗称。伙场不大,但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难点。为了将“难点”变成“亮点”,巴拉素镇将伙场整治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突破口,按照“打扫伙场、消除破烂、清厕净圈、分区规划、村容美观、综合提升”的原则,实现了伙场大变样、村容村貌大提升。同时,发展起了“伙场经济”,村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过去我们伙场周边东西乱放,有些地方不知道该归谁家,垃圾也就乱丢,环境卫生比较差。”元大滩村村民常保生向记者介绍伙场整治前的情况。在他看来,伙场的环境整治困难,这场整治可能只是喊喊口号。随着一个个政策落地、一个个行动推进,整洁的环境让常保生切实体会到伙场整治带来的变化。“现在我们建起了共享草棚、共享猪圈,喂牲口干净又方便,而且建起了小公园,日子越过越舒心。”常保生笑着向记者介绍伙场的变化。
巴拉素镇吸取了以往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存在规划不明确、整治效果反复等经验教训,在此次伙场整治过程中,坚持规划先行。镇级层面上,在航拍图上确定整治规划范围。村级层面上,按照规划图挂图作战,打造“镇级引导、村级主导、群众主体”的模式,逐村推进。在管理上,巴拉素镇实行片长责任制,村党支部书记组织实施、一线指挥,村“两委”成员划片包干、跟进指导,群众全员发动、全程参与,形成伙场农户家家参与、人人行动的强大合力。
伙场的环境好了,巴拉素镇开始计划让伙场为老百姓鼓起口袋。在发展“伙场经济”时,常保生提到的“有些地方不知道该归谁家”的权属情况就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清晰权属,巴拉素镇制定出台了《巴拉素镇伙场整治十三条指导意见》,按照“议定基础伙场+人口变量伙场”的原则,通过“丈量面积—议定面积—签订承诺—退补并举—明确权属—合理规划”六步程序,科学确定群众每家每户伙场面积。同步腾退出公共伙场,构建起“伙场土地、集体管理”“科学布局、合理使用”等伙场土地管理机制。“厘清权属问题,打通了伙场环境治理堵点,同时为发展‘伙场经济’打好土地利用基础。”巴拉素镇党委书记纪怀雄说。
11个村推进伙场整治、打开围栏网子7700米、收回并折股量化伙场土地70亩……一连串的数字展现了巴拉素镇伙场整治的成绩。
“我们今年将废弃圈舍拆除后,在空闲地上建了11座塑料拱棚,种植芝麻香瓜和西瓜,去年一棚西瓜就能卖到8000多元!”讨滩村党支部书记米登瑞喜滋滋地向记者算着伙场整治给村里带来的收益。
在伙场整治过程中,巴拉素镇探索形成了“打开围栏网子、拆除废弃房子、收回伙场盘子、摊好伙场份子,建好饲草棚子”的治理路径,不仅有效治理了脏乱差问题,还创新修建了“共享草棚”“共享圈舍”,利用腾退的伙场公共空间,发展起了伙场大棚、伙场果园。并通过“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伙场经济”,现在已经注册了北草地伙场羊肉、伙场土鸡蛋等伙场特色农副产品品牌,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群众收入,走出了一条“环境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在米登瑞盘算塑料拱棚为村里带来多少收益的同时,讨滩村的格桑花海迎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
这片格桑花海原来是村民的一个闲置旧伙场。在整治过程中,讨滩村将其规划为村中的“口袋公园”。利用伙场开阔的草原和周边的小树林,打造集休闲娱乐、野炊露营为一体的草原生态公园。闲置旧伙场摇身一变,成为了榆林市近郊的“网红”生态微景点,为村民带来了旅游收益。
为突破“屡扫不净”“屡治不洁”“屡次反弹”的伙场整治瓶颈,巴拉素镇将人居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等有效结合起来。改造标准化圈舍80户,实施小公园、小果园、小花园、小菜园“四园建设”12个,栽植党群幸福林11处。不仅美化了环境,更发展了“伙场经济”,鼓起了农民的口袋。
干净整洁的伙场道路、热闹非凡的伙场公园、长势喜人的伙场葡萄园……傍晚走在新庙滩村王家峁伙场,乡村宜居生态美的浓浓气息扑面而来。
如今尽显乡村之美的伙场,在2021年整治之初却遭遇了村民的不理解。
“多少年都这样,有什么好改变的!”“改了之后过段时间不还是恢复原样!”“整治后有啥好处?”整治之初,村民们有的嫌麻烦,有的担心自家利益受损,都不愿意参与。新庙滩村党支部书记贺利平和村班子成员挨家挨户讲政策、做工作,多次召开伙场群众会。“伙场路要硬化了”“我家的饲草没地方放”……村民们的意见和困难贺利平都记在了随身的小本上,等到村干部集体商议解决方案时,一件一件落实。
在打消了群众的后顾之忧后,新庙滩村开始进行伙场整治。拆除围栏网子、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农户伙场分区,新庙滩村的环境焕然一新。“农户美、产业旺、伙场新,群众精气神越来越足,也越来越爱参与伙场的整治。”贺利平说。
伙场的整治需要村民参与,伙场的整治成果更需要村民来维护。为了让更多村民参与到伙场整治中来,巴拉素镇下足了功夫。
走进村民边海霞的家里,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农机具停放得整整齐齐,室内收拾得一尘不染。“我们家被镇里评上了‘栓正人家’,院子、屋里都干净着呢!”边海霞骄傲地说着自己的荣誉。
“栓正”在陕北传统方言中有为人正直善良、家庭文明和谐等寓意。巴拉素镇通过信息化开展任务积分活动,创建“栓正人家”,激励村民参与伙场整治。
巴拉素镇还制定了“伙场公约”,每年评选表彰好媳妇、好父母、好榜样、好邻居、好学生等先进典型,树立文明榜样,引领文明新风,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
尝到伙场综合整治的甜头后,更多的巴拉素镇村民投入到了“栓正伙场”的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