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6版:版名:科技创新 日期:20220715
专家为深化农业科研改革建言 中国农科院新乡精神展馆正式开馆 辽宁省农科院与彰武县开展“生态+”科技共建 烟台农科院育成一批小麦高产品种 让更多农民掌握“程序化”实用技术 国家大豆精深加工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成立 “三土三方”绿色集成技术提升河南耕地质量 中国农垦乳业联盟发布“高寒生态牧场”标准 图片新闻
  006版:科技创新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专家为深化农业科研改革建言
· 中国农科院新乡精神展馆正式开馆
· 辽宁省农科院与彰武县开展“生态+”科技共建
· 烟台农科院育成一批小麦高产品种
· 让更多农民掌握“程序化”实用技术
· 国家大豆精深加工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成立
· “三土三方”绿色集成技术提升河南耕地质量
· 中国农垦乳业联盟发布“高寒生态牧场”标准
· 图片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07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三土三方”绿色集成技术提升河南耕地质量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培奇 王帅杰

  提起今年夏天的收成,河南省西华县西华营镇半截河村的种粮大户陈三军就满脸笑容,“得益于‘三土三方’耕地质量提升绿色集成技术,今年我种的800多亩小麦,最高亩产1500多斤,平均亩产也有1300多斤。”

  “三土三方”是由河南省耕地质量保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省土壤肥料站,省农科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及河南远东生物工程公司研发的耕地质量体系提升集成技术模式,2021年“三土三方”被列为河南省农业主推技术。

  “三土”,一是由于除草剂残留积累,不同程度影响作物生长的土壤残留障碍体系;二是有益微生物菌落下降的酸土、盐土等土壤退化体系;三是肥料利用率低,有机质偏低,不利于作物发挥正常潜力的营养失衡土壤体系。“三方”即针对这三种土壤提出的三种解决方案。

  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杨占平介绍,“三土三方”技术已从原有的单一营养方案提升到耕地除草剂残留治理、生态退化改良、平衡土壤营养失衡三个解决方案。

  “土壤就像一个生命体,有自己完整的系统。”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耕地质量保育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党永富长期从事土壤研究和保育,因此被人称为“土代表”。他说,进入新时代,土壤已从原有的单一营养体系问题上升到了土壤中除草剂残留障碍、土壤生态退化、营养失衡的三大体系问题。

  2021年,由河南农业大学牵头,在商水、西华、西平、安阳等4个县选定10个乡镇开展大面积试点推广“三土三方”技术。

  “去年夏秋,又是洪灾又是疫情,全省小麦普遍晚播,我们商水县的120多万亩小麦也不例外,但今年全县夏粮喜获丰收。”商水县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服务中心主任曹改路分享了“三土三方”技术整县推进情况和效果。

  曹改路说,他们对小麦进行全生育期全程跟踪调查。“4月下旬,当时下着小雨,到地里现场拔小麦对比,示范区里的麦明显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整齐度高。”全程监测结果显示:使用“三土三方”的示范田,小麦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整齐度好,活秆成熟;落黄好,籽粒饱满,色泽好。

  “全县1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统一使用‘三土三方’技术方案,小麦实产平均每亩750公斤,最高的达到每亩852.06公斤,创造了全县历史最高纪录。”曹改路难掩激动之情。

  商水县种粮大户邱守先就是该技术的尝鲜者之一。“‘三土三方’技术我连续用了三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邱守先介绍,今年他428亩示范田的小麦平均亩产量1500多斤,最高亩产达1704.12斤。“我的地里,随便抓一把土,又松又软。”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作为粮食生产的根本,在坚守耕地面积红线的同时,提高耕地质量,“三土三方”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是河南为全国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耕地质量保育与提升之路。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