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新貌,青山相连。
地处山东省沂蒙山腹地的临沂市沂水县崔家峪镇大辉泉村,原是镇里最落后的村庄。2020年,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试种了50亩烟叶,给小村带来了一系列改变:2021年,烟草部门实施烟基工程,机耕路、水肥一体化设施通到地头,当年种植烟叶750亩,年纯收入超150万元;靠着土地整合溢出、烟叶税返还等政策,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今年,大辉泉村种烟面积过千亩。
青年返乡,回归田园。
潍坊诸城市贾悦镇前徐村“90后”张西花,在外打工5年后回村当起了烟农,一路走来,感触颇深:“村里的合作社帮忙流转土地,‘惠农贷’有支持,种烟有托管服务,‘一站式’服务中心做保障。我们2020年试种了70多亩烟,纯收入16万多元,还能与老人孩子团聚,是一种‘稳稳的幸福’。”
……
近年来,山东省推动现代烟草农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
用“烟区融合化、村社一体化”构建主导产业长效发展机制
在乡村振兴大潮下如何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张建民有着清晰的认识:“要因地制宜处理好基本烟田核心烟区保护与土地规划和基本农田规划、烟叶种植与保障‘米袋子’‘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种植、烟叶生产烟农增收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三个关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是烟叶产业发展的大前提、大逻辑。”
基于此,山东烟区近年来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把烟叶生产纳入各地农业发展的大局,统筹考虑土地、资金、劳动力等优势资源,推动实现“烟区融合化”发展。
站在日照市莒县库山乡将军岭上,放眼望去,连片面积达4000亩的烟叶与中草药轮作示范带一眼望不到边,组成了一番颇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美景。“县委、县政府坚持‘耕地统一规划、产业统一规划、资源统一调配’,通过推动烟叶与粮食、经济作物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做活土地这篇‘大文章’,回答稳粮保供和乡村产业振兴‘大课题’。”莒县县委书记王霞说。
据介绍,莒县将基本烟田保护纳入全县农业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同时把烟叶列为全县6大特色产业之首,纳入乡村振兴产业“十四五”规划,利用莒县“中药材之乡”的市场优势,开展烤烟与中药材轮作,做强烟叶产业综合体,形成了覆盖5个乡镇的烟药优质复合产业带。
为有效支撑“烟区融合化”,山东烟区在实践中创新推行“村社一体化”发展。通过扶持引导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动基本烟田整村整建制流转、统一管理,有效整合农村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资源要素,形成“村党支部有产业抓手,村集体有增收手段,村民有致富产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推进局面,取得“村集体双向增收、烟农种烟增收、其他村民务工增收”的综合效应。
这在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局长徐看来,恰是现代烟草农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山东烟区充分用好烟叶产业优势,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趋势,融入耕地保护和重农抓粮的大格局,践行社会责任,有效发挥了烟叶产业在烟区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等方面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山东种烟曾达120万亩。2000年以后,随着山东经济特别是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加上烟叶生产用工多、投入大、风险高等原因,种烟比较效益降低,农民种烟积极性下降,烟叶产业发展陷入低谷。在这一形势下,山东面临着“要不要种烟、在哪里种烟”的战略抉择。
时代出考卷,如何作答?山东烟草系统经过深入调研,认为山东特色烟叶是我国烟草工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特别是沂蒙山区气候、土壤等条件适宜发展烟叶生产。同时,沂蒙山区是革命老区,烟草公司作为涉农国企,有责任在沂蒙山区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担当重任。
基于上述,山东烟草系统连续多年出台政策,以沂蒙山区为根据地,发挥生态优势,以帮扶烟叶产区的田间基础设施建设、村庄建设和扶持烟农等为重点,持续加大投入,发展烟叶种植专业村,培育新型烟叶种植主体,推进产业融合共生、互利互促,实现了烟叶生产的区域化布局,促进了烟区农业高质高效。据统计,自2018年至今,山东烟草系统已累计在烟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扶持烟农等方面投入10.8亿元。
巨大的投入,已转变为沂蒙山区一片片“坡度平缓、塘坝相望、机耕路相连、滴灌带覆盖”的现代化烟田。据悉,山东已累计建成高标准烟田14.79万亩,有效改善了烟区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今年春旱,山东烟田依靠完善的设施,普遍浇水3遍以上。
立足沂蒙,山东通过大力实施烟基工程,夯实产业基础,回答了“在那儿种烟”的难题,推进了烟草农业布局区域化和发展规模化,形成了烟粮、烟经优质复合产业带,为探索培育主导产业、构建产业体系、实现稳粮稳田、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俺种烟30多年,还没见过这么好的烟叶。”2021年秋,记者在莒县库山乡双泉村采访时,对村党支部书记李全军的这一席话印象颇深。
2019年,双泉村由村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整建制流转土地,统一规划产业,统一调配资源,推行基地化、绿色化、品牌化生产,破解分散种植、标准化程度低、烟叶品质难管控等问题。实践下来,收获满满:品种统一选择,种植过程上有无人机、下有诱捕灯,全程按标准化操作规程来,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均减少三成以上,上等烟比例增加到65%以上,亩均纯收入接近3000元。
“上等烟比例普遍提升,种烟收入普遍增加”。这在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徐立国看来,恰是山东推进烟叶生产“品种特色化、技术标准化”工程的具体成效:“以制约烟叶生产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导向,聚焦均质化、特色化、绿色化方向,全面实施烟叶标准化管理,突破优良品种、轮作换茬、按需供水、大垄高垄、提前集中移栽等关键技术,科学回答了‘种得好'的问题。”
品种特色化方面,山东烟草系统2018年起加快推进品种布局优化,着力解决品种过多问题。到2021年,全省种植品种缩减至10个,2022年进一步压缩至8个,其中特色品种比例达到58.5%,已经成为主栽品种,实现了品种有序替代和优化升级。
技术标准化方面,山东已健全完善烟叶生产标准体系,把严谨的标准转化为22首歌谣和15幅漫画等,让烟农“看得懂”“学得来”,并通过创新水造井窖移栽器、起垄施肥机等设施设备,推行“一刷三拍”收购模式等信息化手段固化标准流程,推进标准流程全面落实落地。2021年,山东上等烟比例较2018年提升了17.3个百分点。
佟国华,是沂水县四十里堡镇佟官庄村的年轻烟农。2020年返乡种烟的他,这两年种植规模越来越大,体验却越来越轻松,缘何?“手机下单,托管服务队第二天就上门服务,干得又快又好,比自己雇人干还便宜。”佟国华笑言。
要知道,“雇工难”“雇工贵”在过去几年困扰着很多种烟大户。尽管烟叶生产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亩均用工已由20多个降到15个左右,但在移栽、收获和烘烤等环节,仍需大量雇工。然而,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少,春种秋收更是用工高峰期,用工问题成为制约规模化种烟的主要瓶颈。
如今,一键订单托管,烟农轻松种烟。俎先涛是临沂市丰信农业烟叶托管服务版块的负责人,今年他带领的团队已能为烟农提供39个服务产品,构建起“天上有网、地里有人”的服务体系:“烟农用手机软件下单,并用视频监控作业过程。我们每1000亩配备以‘服务店长+服务队’为主的服务力量,跨区域调配资源,今年服务能力已超10万亩。”
“山东坚持规模化经营与专业化服务相结合,理顺生产经营关系后释放出了强大的发展活力。”中国烟叶公司总经理陈江华说,“有了社会化、专业化托管服务为依托,很多种烟大户放心扩大面积,能从日常劳作中解脱出来,真正实现了从生产者向经营管理者的转变。”
为推动规模化经营,山东依托在种烟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以及“一站式”烟农服务平台等,为种烟大户提供土地流转、信贷支持、劳动力资源对接和生产托管等多元服务,帮助烟农快速成长。今年,山东烟农户数已有7370户,比去年增加497户,“80后”“90后”等年轻烟农占比达16.5%,烟农户均种植面积达43亩,实现了烟农数量和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步发展。
用“收购信息化、收入多元化”提升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种烟22年的诸城市贾悦镇烟农郭立新,谈到过去的艰苦和不易,感触最深的不是从种到收的日夜劳作,反而是到烟站售烟时的煎熬和忐忑:“煎熬的是经常天没亮就去排队,忐忑的是怕好烟叶卖不上好价钱。”
近几年的售烟经历,彻底打消了郭立新的顾虑。把烟叶送进烟站,就直接走进烟农服务室,与其他烟农喝茶聊天的同时,可通过大屏幕全程看到自己的烟叶筛选分级、装筐、定级的全过程,确认没有问题后,通过人脸识别系统上传认证,整个过程不超过两小时。
向烟农践行“售烟时间不超过两小时”,全面推行托管分级和“一刷三拍”收购信息化管控,提高烟叶收购效率和规范化水平,是山东烟草系统在推进“我为烟农办实事”过程中,围绕烟农反映的突出问题推行的创新举措。
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烟叶管理处处长苏建东坦言:“基层烟站是烟草系统连接烟农的桥梁、服务烟农的载体,以前或多或少存在烟叶工作标准执行不严格、流程不规范、服务烟农不到位等问题。”如今,通过建设“党建引领有力、制度流程规范、服务烟农到位、运行管理高效”的标准化烟叶基层站,从根本上消除了“烟贩子”这个职业,提高了收购质量和等级纯度,实现了“烟农满意、工业满意”。
采访发现,种烟售烟轻松了,收入渠道也增多了,在山东烟区是普遍现象。“踏踏实实种烟这几年,烦心事儿越来越少,收入越来越多,咱的幸福感‘满满的’、获得感‘稳稳的’。”临朐县石家河经济区桥沟村党支部书记陈玉军所言很有代表性。
据了解,为拓展烟农收入渠道,山东烟区推行烟叶与粮经作物产业化轮作,加强烟叶育苗大棚、闲置烤房等设施资源综合利用,完善产业链建设,领建烟区产业综合体,发展粮油、中草药、食用菌等产业,开展农产品、中药材等初深加工,带动和服务烟农实现多元增收。2021年,山东烟农实现种烟总收入13.5亿元,户均收入达19.6万元;靠多元经营、拓展渠道带动烟农增加净收入1.05亿元,户均1.5万元。
沂蒙山下青未了,星光不负追梦人。2018年以来,山东烟草系统服务三农工作大局,助力乡村振兴,取得累累硕果。对此,山东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总经理吴洪田这样总结:“通过‘烟区融合化、村社一体化’‘布局区域化、烟田设施化’‘品种特色化、技术标准化’‘经营规模化、服务专业化’‘收购信息化、收入多元化’等系统举措,山东烟区释放出‘种烟面积稳定增加、烟叶质量稳步提高、烟农收入快速增加、烟区面貌焕然一新’的综合效应,回答了新形势下‘在哪儿种烟、谁来种烟、怎么种烟’等问题,为烟区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